-
创新驱动与供给侧改革的关系通过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供需两端新的平衡
所谓供给侧改革,以我的理解就是左手要去除无效供给,右手要增加有效供给,通过供需两端发力来实现宏观经济一个新的平衡。左手去除无效供给,应该说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右手增加有效供给就是要依靠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个就是“人无我有”,第二个就是“人有我精”。
解决“人无我有”的问题主要是靠原始创新,解决“人有我精”的问题是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如果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那就会推动整个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所以从这个概念上来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搞创新驱动,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模式转型,在新的供给体系之上促成宏观经济新的平衡,这就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
-
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本质上就是创新驱动困境
从国际经验来看,全世界很多国家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真正成功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位数极少,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他们为什么成功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呢,通过比较分析,有一个共性的特点就是这些国家都进入了创新型国家,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增长的模式,实现了创新驱动的发展。
这些国家有三个共性特点,第一是研发投入强度超过了2%,第二对外技术依存度低于30%,第三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70%,通过这三个标志性的指标来判断进入了创新型国家的,全球有二十个左右,正因为他们进入了全球创新型国家的行列,才跳出了中等收入的陷阱。像南美洲的多数国家就没有跳出“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现在也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能否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就看能不能跳出“中等收入陷阱”。
那么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呢?从国际经验来看,本质上就是创新驱动的困境,只要走出了创新驱动的困境,自然就跳出了“中等收入陷阱”,所以说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也是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通过成功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供需两端新的平衡,跳出“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从而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中国梦。
-
培育“双高”企业到2020年 全市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超2万家
技术创新的主体肯定是企业,所谓创新主要就是针对企业去整合创新资源,实施创新活动,实现创新增值。重庆把培育科技型企业,特别是高技术性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双高”企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一个区域要实现创新发展需要有三大支撑,一是技术供给,二是资本来源,三是创新生态,三者齐备才能赢得未来,缺一不可。技术供给主体肯定是靠企业,所以说要培育以“双高”企业为重点的大批科技型企业,来真正解决重庆创新发展技术供给问题,也就构成了重庆区域创新发展第一个战略支撑。
为了大批的培育科技型企业,从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启动了科技型企业培育的“百千万”工程,制定实施了高技术性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的培育实施方案,出台了一系列财税激励、金融支撑与服务保障的政策措施,应该说2016年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新增了一大批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双高”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规划安排,通过这些措施和服务的配套,2020年之前重庆要重点培育科技型企业超过2万家,2万家中,要特别培育出3千家高技术性企业和3千家高成长性企业。
-
建设西部创新中心优化创新生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完善创投资本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所谓的区域创新中心是在一定区域内能够集聚创新资源,辐射创新发展,引领转型升级的这么一个创新高地。这么一个战略定位和规划安排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第一件事就是要优化创新生态,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系统,只有优化创新生态才能够集聚创新资源,集聚市内外和国内外的各种资源到重庆来,这里面包括怎么解决技术孵化供给,怎么解决资本供给,怎么解决公共服务供给,特别是创新制度供给,让重庆成为中国一流的创新生态系统,能够满足创新创业所必须的阳光空气土壤和水分。
第二件事就是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的研发创新,要让企业在西部创新中心的建设当中发挥主体作用。
第三件事就是要加快完善创投体系,形成区域创新中心强大的资本支撑,包括股权投资体系、债权融资体系和众筹募资体系,这三个体系过去一年的布局已经基本到位,从今年开始,就是怎么来做大规模,做强实力,更好的对接创新创业的需求,培育大批的国际企业来支撑更多的新兴产业。
第四件事就是要大力度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尽可能的消除不利于创新创业的一系列体制机制的障碍和各种制度的壁垒,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这对于西部创新中心的建设是至关重要,是一种深层动力。
-
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欲望,维护公平竞争,创新就一路向前
只要激发了成千上万人才的创新欲望,又维护了整个社会的公平竞争,我们的创新就一路向前。所以按照这么一个大的逻辑,去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大力深化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包括科研项目管理改革、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科技成果管理改革、科技奖励管理改革、科技人员管理改革等一系列的改革,最终回答两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激发创新欲望,维护公平竞争。只要改革实现了这两个核心关切,那么整个重庆创新发展就会一路顺利前行。
-
分享经济分享经济将会成为经济业态增长的最大空间
我们判断未来五到十年,分享经济将会是全国乃至于全球的一个新兴业态,成为经济业态增长的最大空间。目前分享经济是一个初级分享经济,就是消费分享,很快就会进入产能分享阶段的第二个阶段,下一步要进入研发分享,或者叫创新分享的第三阶段。消费分享,是中国人非常善于做的,比如说我们的滴滴打车就是典型,消费分享初级阶段已经到了一定规模了,应该尽快进入产能分享,产能分享之后就是创新分享,特别是研发分享,所以刚才我们谈到这个话题,我们判断未来五到十年,消费分享、产能分享、研发分享这三个阶段所构筑的分享经济体系,会成为未来新业态的最大增长空间,而且中国现在有了较好的物质条件,有了较成熟的技术支撑,也有了较成熟的资本保障,所以分享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