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商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产品生产与需求的精准匹配,破解农产品“卖难”问题
首先,电商能够放大市场信号,增强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受农产品自然生长规律的限制,农产品供给的周期通常较长,短则数月,长则上年,是典型的“慢变量”。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种、品质、数量等方面需求的变化则较快,是典型的“快变量”。在传统市场机制作用下,“谷贱伤农、谷贵伤民”几乎成为常态,农产品供需很难真正实现均衡。电商一方面使农产品价格波动轨迹很容易被人们所记录和认知,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能够对未来的价格趋势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另一方面使农产品价格调节的市场范围极大扩大,农业生产的相关要素主体能够根据统一、公开的市场价格信息做出相应的资源配置决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其次,电商能够优化农产品供应链,降低农产品流通的中间成本。电商平台具有及时、高效和零边际成本的信息传递优势,既能让某一商家直接与众多消费者进行沟通、交流和交易谈判,也能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在众多商家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农产品,交易范围无限扩大,交易成本大幅降低。同时,电子商务还能为仓储、物流、配送企业提供大数据共享服务,实现物流线路的优化和相应资源配置的优化,降低农产品物流运输中的损耗和中间成本。
第三,电商能够引领农业生产方式转型,推动农产品的订制式生产。电子商务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信息平台,不仅具有交易搓合功能,还能向前、后端延伸,为农产品消费者构建一个信息反馈、投诉及口碑约束机制,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构建一个全覆盖的质量追溯体系和品质监控体系。在此机制作用下,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以次充好等不良农产品生产经营方式将受到较大抑制。另外,随着电子商务从传统的即时交易模式向众筹、菜单包月、认种认养等新型交易模式拓展,以销定产的定制式现代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将逐渐成为现实。
-
改革成效借助电商平台,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
电商是一种非接触式、非体验式交易活动,对所售农产品的品质、规格、等级等属性有较严格要求,传统单家独户农业生产方式很难适应,内在要求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
在城口县,为推动电商扶贫和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当地以“村游网”为依托,构建起了“电商+合作社+农户”新型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带动当地农户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和“后备厢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在秀山县,为确保网售农产品品质和推动农产品电商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地以武陵生活馆网批平台为载体,探索形成了“互联网+供应基地+加工+品牌+质量体系”的新型农业生产组织方式,通过政府背书、利益分享、失信淘汰等举措构建起了上网农产品品质内控机制,有力促进了当地农业的转型发展和农民增收。
此外,借助电商平台,重庆本土特色农产品卖得更远、更多、更好。据统计,目前全市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过110家、涉农网商超过2万户。2015年,全市农特产品网络零售额超过2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其中,“天农八部”电商平台网上销售优质梁平柚超过10000吨,实现交易额5000多万元。
-
问题和难点引领带动能力偏弱:部分“僵尸网站”日均访问量仅为个位数
受电商产业自身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当前重庆电商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涉农电商自身发展水平偏低,引领带动能力偏弱。据相关数据监测显示,目前全市虽有本土涉农电商平台上百家,但网站知名度、活跃度普遍较低,多数网站的日均访问量只有千、百量级,一些网站的日均访问量只有个位数,犹如“僵尸网站”,全市尚无一家具有全国知名度的涉农电商平台企业或涉农网店。
此外,农业基础薄弱,电商作用发挥受限。重庆集大都市、大山区、大农村、大库区于一体,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差,农业用地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陡峭,地块零碎,农村土地的流转和机械化、规模化耕作面临较大困难,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和农民老龄化问题突出。在渝东南、渝东北等偏远山区,农村道路建设较为滞后,迄今仍有一些自然村、拆并村没通公路,有925个行政村公路不通畅,有不少乡、行政村没有班车,没有快递物流网点,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初一公里问题突出。
-
政策建议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创新产业发展思路
电商是实现农产品生产供给端与消费需求端对接的有效渠道,是助推农业供侧给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着眼于重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针对当前重庆电商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以下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首先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涉农电商自身发展水平。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工商、农业、商业、食药监等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和数据共享,加大对网商出售假冒伪劣农产品、消费者恶意差评、后台数据造假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为涉农电商产业发展构建便捷、高效、全覆盖的市场监管体系。
第二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改善电商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条件。立足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加大偏远农村道路建设力度,加强电商服务站点、物流网点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网点、村级综合服务站、供销合作社、村邮点等现有商贸物流节点的配套协作,破解农产品出村的最初一公里难题。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的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完善农业综合开发的建设、运营、监管机制,加强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产业化开发力度,从根本上增强农业生产发展能力。
第三是创新产业发展思路,增强电商助推农业供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效。引导相关市场主体将线下供应链建设与管理作为涉农电商发展重心,下沉渠道,构建品质有保证、价格较合理、规模可靠的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以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品质监测把控能力为前提,同步跟进线上营销推广和争取订单,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稳妥发展。 支持企业、个人围绕农产品的包装、储运、保鲜等环节进行研发创新,降低农产品仓储运输中的损耗,构建核心竞争力。鼓励电商企业依托社区小超市、小区收发室建设物流配送点,提高配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