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其悦
嘉宾简介
张其悦,男,汉族,山东宁津人,1963年3月出生,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研究生,工学博士,教授,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成员、重庆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主任。
重庆棚户区改造以民生为导向,在推动民生改善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棚户区改造既能弥补历史欠账的民生工程,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还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重庆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其悦介绍,重庆棚改工作对民生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
近年来,国务院明确要求积极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那么货币化安置到底有哪些好处?重庆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其悦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推行货币化安置优势主要在于既满足了群众的多样化住房需求,缩短安置周期,又消化了市场存量房屋,在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下一步棚改中,要自觉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处理好新建、改造和保护的关系,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风貌的保护,实现历史文化保护和人居环境的融合。要搞好棚改工作,填平棚改洼地,抚平城市伤疤,不能简单理解为对房屋进行修修补补,还要注重棚改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和功能完善,城市品质的提升问题。
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也坚持"应改则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我们已经完成了对存量棚户区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也制定了2018-2020年改造计划,三年全市计划改造棚户区1400余万平方米、惠及约12.60万户,目前该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上报国家住建部进行了备案。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新华网重庆频道。棚户区改造是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大民生工程,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工作,2016年12月的中央城市工作会和2017年5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等多次会议要求各省市在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的基础上,继续在2018-2020年期间深入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那么重庆的棚户区改造工作进展情况怎么样?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成员、重庆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其悦,向市民们介绍重庆市棚户区改造有关情况,以及下一步重庆市棚户区改造动向等社会关注的话题。

    主持人:张主任您好,欢迎您。给网民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张其悦:主持人好,网民朋友们大家好。非常荣幸参加访谈节目,并就大家关心的城市棚户区改造问题向大家作介绍。

    主持人:棚户区改造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与许多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在很多场合都提到棚户区,但具体什么是棚户区?重庆市里有没有什么标准来界定它?

    张其悦:棚户区是指城市中简易结构房屋较多、建筑密度较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建筑安全隐患多,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的区域。在我市,对棚户区的房屋有较为具体的标准,一类是经房屋安全鉴定机构鉴定的C、D级危房;另一类是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配套功能不完善、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建成使用的房屋;同时由于棚户区是一个区域化的概念,划定一个区域为棚户区主要是综合考虑上述两类房屋的分布和城市规划建设情况,这样划定的改造区域简称为棚户区。

    棚户区是历史的欠账,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城市的一些旧城区域还留有一些棚户区,如果形象的说这就是城市伤疤,也是城市的"洼地",所以我们需要克服困难,把伤疤抚平,把"洼地"垫高。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重庆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启动较早,那么我们具体的工作思路是什么?又取得了哪些实质性的进展?

    张其悦:我市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市委、市政府自2001年起至2013年前,按照"市场运作、政府支持"的基本思路,主要依托房地产开发对城市主干道、重要交通节点等地段的棚户区实施了改造,完成棚户区房屋改造2790余万平方米、约40万户城市居民受益。

    2013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安排,我市启动了新一轮棚户区改造工作,按照"科学规划、分类实施、集约用地、资金自求平衡"的思路,已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1849万平方米、14.24万户老百姓受益。2001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完成已完成改造4639万平方米、大约惠及190余万人,真正实现了让困难群众"出棚进楼"。

    主持人:就像张主任刚才讲的,重庆的棚户区改造以民生为导向,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棚户区改造如何拆,如何建,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公正,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都考验着政府职能部门的智慧。那么,具体到重庆的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又是怎样来实现的呢?

    张其悦:确实棚改寄托着住房困难家庭改善居住条件的希望,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抓手,棚户区改造既是弥补历史欠账的民生工程,通过棚户区改造既能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还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棚改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本身的实施难度又很大,根据我市的棚户区改造的特点,我们主要通过"坚持惠民导向"、"坚持规划先行"、"坚持科学分类实施"、"不断创新工作做法"等四个方面的工作来推进棚户区改造。

    一是"坚持惠民导向"。棚改的主要目的是不断改善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让群众从忧居变宜居,这是百姓天大的事。我们的惠民举措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方面对于棚户区改造的片区实施征收和拆迁时,在正常补偿标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棚户区居民的实际困难,使居民的住房面积得到大幅增加。我们测算了一下,改造后的房屋面积平均增长50%以上,同时还在一次性货币安置奖励、最低安置保障面积、子女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和再就业等方面给予了最大限度的优惠;另一方面加快完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对改造片区中无能力购房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通过政府建设的廉租房和公租房来予以保障;同时还提供了设计建设标准和产权性质与普通商品房相同的安置房供实物安置的居民选择。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为加强棚改工作的针对性和计划性,在实施改造工作前,对于危旧房屋分布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的区域,先由各区县政府进行摸底调查,再委托规划编制单位,结合城市控规和后期开发建设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改造范围,编制专项改造规划,同时为了更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品质的提升,还要进一步优化规划指标,完善城市后期建设。

    三是"坚持科学分类实施"。确实一个城市经过多年的建设,二元结构非常的突出,一边是高楼林立非常繁荣,另外一边就是棚户连片,脏乱差污水横流。对于成片拆除的棚户区,我们会综合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周边区域的功能需求,结合城市控规,打造成新的商业区和住宅区;对于分布零星且破损严重的房屋,采用拆除后异地安置、修缮加固和原地改扩建的方式进行改造;对于因规划控制房屋拆除后无法再建设的区域,通过优化控规,建成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如街头绿地、停车站场、公园广场等;对于具备历史文化价值的老旧街区,编制专项保护规划,保留传承好城市的文脉,大批历史街区和建筑焕然一新,如鹅岭印制二厂文化创业园、洪崖洞、磁器口、李子坝抗战遗址等等。简单归纳为两句话:"添绿、留白",不能说是拆完了以后继续在原地高密度的修房子,要学会留白,学会添绿;第二句话就是做到"修缮、改善、疏散",修缮就是对不能拆的就修葺加固使得它安全,改善就是使得一些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做好,虽然还是旧房子但是里面焕然一新,享受到一些现代的文明,现在的成果,疏散就是降低原来非常高的容积率,把老的区域的一些居民疏散一部分。

    四是"不断创新工作做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工作也越来越艰巨,对于棚户区改造工作,市政府和各区县政府都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实施推进,在全市形成了统筹指挥有力、各级协作密切、力量覆盖全面的工作体系,为改造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在改造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各区县政府创新工作方式,如渝中区实施的"网格化征收",细化征收单元,提高了征收效率;南岸区 的"自治式改造"工作模式,由当地街道及相关管理部门组织群众征求搬迁意愿,按照"搬与不搬"群众定的原则,实现了"要我搬"到"我要搬"的转变;万盛经开区推行"房票"安置制度,棚户区居民选择货币化安置后鼓励他们购买市场存量商品住房,有效提高了货币化安置比例;奉节县建立棚改房源展示交易中心。

    主持人:接下来,请张主任介绍一下重庆通过棚户区改造对民生的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哪些推动作用?

    张其悦:从中央到地方大家都应该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共识,深刻认识到棚改既是民生工程又是发展工程,棚改工作对民生的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从旧房到新房,从小屋到大屋,从配套不完善到整洁的环境、便利的生活。无论是货币化安置(购新房),还是选择安置房安置,居住条件都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生活品质得到较大提升,幸福获得感明显增强。(如光华可乐小镇、东海岸、古渡春色等安置房项目,这些小区户型结构合理、配套设施完善、出行交通便利,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二是城市功能得到完善,城市形象和软实力得到很大提升。大部分棚户区位于老旧城区,自身配套基础设施较差,通过棚户区改造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空间,部分棚户区地块规划建设为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公园休闲设施等。(如轨道交通沿线、东水门和千厮门大桥建设、重庆大剧院、这些都是在过去棚改的区域建设的。)

    三是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前面曾提到,棚户区改造既是民生工程,又是发展工程。而且棚改不能等到经济发展了再棚改,通过实施棚户区改造,各区县一些主要地段的城市形象得到了明显改善,以前位于城市重要地段的破旧房屋密集区,通过改造成为繁华的商贸区,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是推动了国有企业改制。通过改造政策支持,加快了一批企业改制的步伐,一些破产或生产落后的企业职工得到了及时安置,解决了一些长期很难解决的遗留问题,推进了企业改制的深入进行,对全市产业结构布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主持人:我们知道,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一些涉及棚改的支持政策,重庆为棚户区改造也量身定制了指导政策,有效助推着棚户区改造工作。能否进行介绍?

    张其悦:因为棚改工作确实涉及到方方面面,困难重重,政府应该讲在这项工作当中是起主导作用,为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出台一些相关的支持政策。从国家层面来讲有两个政策,1、《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3〕25号);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37号);对于我们重庆市来讲,我们在国家文件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实际我们也先后出台两个重要文件,一个是2013年65号文件《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主城区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3〕65号),第二个文件就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的指导意见》(渝府办〔2015〕12号)。这些文件都是在政府网站上可以查到的,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大家可以到网站上去浏览。

    国家层面:政策主要体现在宏观政策方向的把控上。如在解决改造资金需求方面,从增加财政补助、加大银行信贷支持,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提供国家政策性贷款资金(PSL资金)支持棚户区改造,同时这些资金支持明确对中西部地区财力较弱的地方政府在财政补助、贷款支持方面给予倾斜;在支持地方政府工作方面,简化棚改项目供地流程,加快棚改项目改造和开发出让间的有序循环,同时加大税费减免政策力度,支持棚户区项目实施;在惠及棚户区居民方面,鼓励实施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棚户区项目周边配套,开展货币化安置,缩短安置周期,满足被改造群众多样化安置需求,减免棚改居民在获得补偿款项或选购安置住房时的相应税费。

    市级层面:我们对于支持政策更注重于具体如何解决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如何加快实施棚户区项目实施。如在补偿安置方面,设立了货币化安置政策,棚改居民可按照"等值交换"的原则,采取"货币补偿+产权调换"和"货币补偿+自主购房"的方式签订补偿协议,购买价格明显低于同期市场销售商品房的安置住房,同时我们设立了补偿奖励及帮扶政策,如货币化安置一次性特别奖励、最低人均居住保障面积、子女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再就业培训等等;在支持区县政府工作方面,主要是加大财力资金支持,强化工作指导,如通过市级财政逐年给各区县安排补助资金,将棚改项目出让收益的市级分成部分,返给区县政府支持改造工作,指导落实国家棚改税费减免政策,优化土地供应、项目控规调整程序,帮助区县政府落实国家政策性贷款资金。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近年来,国务院明确要求积极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那么,货币化安置到底有哪些好处?我们又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张其悦:推行货币化安置的优势主要在于既满足了群众的多样化住房需求,缩短了安置周期,又消化了市场存量房屋,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货币安置就是你拿到补偿的资金以后,你自己到你想去的地方,想住的小区去购房,原来选这个地方修安置房,你没得选择,这里说的多样化的需求,补偿的一部分钱,他如果自己还有一点储蓄或者找亲戚朋友借一点,他可以买一个更大的房子,可以买一个区域,孩子读书,老年人养老更好的地段,这就是有别于安置房的一个好处。

    2015年8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的指导意见》(渝府办〔2015〕12号),明确了棚户区改造中加强货币化安置的基本原则、主要方式及相关支持政策,并在主城区范围内组织搭建了统一的棚改房源信息平台,选择货币化安置的群众,可选择当地政府提供的市场存量房,也可在房源信息平台上选择购买其他区域的房源,通过房源信息平台的整合,居民更容易选择到户型结构、地理位置等方面满意的房源。

    为鼓励货币化安置,在居民获得的补偿款项方面,除一次性货币补偿奖励以外,加上我市规定的最低面积保障(2人及以按30平方米计算、3人及以上按45平方米计算)和旧房公摊系数补助(按15%计)等惠民政策,棚户区居民获得的实际补偿款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居民选择购买政府提供的房源时,实际的购买价格是政府与相关企业磋商后的优惠基础上再给予政府政策补贴后的价格,明显市场价格,按照"等值交换"的原则居民可购得的新房面积较原有房屋面积大幅提高,充分落实了棚户区改造的惠民政策。

    当然由于房地产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各地是否必须采取货币化安置,住建部不做统一规定,明确要求各地要根据当地商品房库存情况,采取"因城施策,一城一策,一城多策"的有效措施进行安置,对库存量大的城市要加大货币化安置的力度,对没有库存的城市或区域则不再做硬性要求。 如果这个城市或这个区域库存量仍然很大要求还是要加大货币化安置的力度,既有利于棚户区改造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又能解决库存。

    主持人:随着近年来,重庆大量棚改项目的陆续实施,改造资金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多,资金保障水平会直接影响棚改的持续推进。在棚改融资方面有哪些保障,具体采取了哪些办法?

    张其悦:棚改困难重重,现在有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钱从哪里来?钱怎么筹措。

    我市棚户区改造的实施主体是各区县人民政府,棚户区改造的所需资金需要由各区县筹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解决:一是加大市、区两级财政资金补助力度,特别是积极争取国家补助资金支持;二是帮助各区县政府争取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资金,一个是国家开发银行,一个是农业发展银行,这两家是国家指定的政策性贷款,一个是贷款利息比较低,第二贷款周期比较长,第三国家明确规定这类贷款不算入当地政府的债务;三是引导商业金融机构为各区县的棚改工作提供贷款;四是鼓励各区县政府按照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棚改工作。

    自2013年启动棚户区改造改造工作以来,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已累计筹集各类改造资金111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和市级财政直接补助资金57亿元,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483亿元(已授信692亿元),商业银行贷款251亿元,发行基金56亿元,社会融资173亿元,各区县财政直接投资96亿元。

    同时我们还紧扣棚户区改造工作"征收安置"和"出让开发"上下两篇文章,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包装等工作,确保棚户区项目在改造完成后能够及时推向市场,确保已投入资金的及时回笼,以保证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可持续推进。

    主持人:今年是2017年,这一轮棚改将告一段落。但今后是否还有棚户区需要改造,对未来几年的棚改工作有何打算?

    张其悦:节目开始时已经提到,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2018-2020年全国再改造各类棚户区1500万套的棚改攻坚计划,兑现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的承诺,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也坚持"应改则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我们已经完成了对存量棚户区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也制定了2018-2020年改造计划,三年全市计划改造棚户区1400余万平方米、惠及约12.60万户,目前该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上报国家住建部进行了备案。

    目前,各区县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2018-2020年新一轮棚改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先行,所以一定要编好规划。9月中旬前,按照国家住建部的要求,将提前落实2018年的改造计划任务。目前市城乡建委正加强对各项前期推进工作的指导,督促各区县及相关单位及时对新三年棚改项目进行细化,将项目尽早落地,项目前期做得越好越主动,这样就能确保棚改工作有序实施、有序推进。

    主持人:重庆市通过这么些年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对我们的城市发展、居民生活环境变化带来了直观上的改变,能否请张主任就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建设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同时我们看到,中央提出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改造,那么,在这之后我们的棚改就结束了吗,重庆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未来方向吧。

    张其悦:确实通过我们工作的努力,看到这么多住房困难群众,搬进了新家确实感到很欣慰。随着社会的进步,时间的推移,现有房屋的质量、环境,包括人们对居住需求也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在特定的时间段里我们一定要处理好这八个字的关系,就是“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

    我们认为棚改工作应该把尽力而为放在前面,所以这项工作我们要持续的深入的继续干下去。我们感觉棚户区改造不是单独的一项工作,其实它是与城市建设密不可分,或者说通过棚户区改造也促进了城市建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反复强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么在棚改当中如何贯彻好绿水青山的生态的发展理念,我们认为确实还是要在棚改当中不能够简简单单的一拆了之,一平了之,还是应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为此,在下一步棚改中,我们要自觉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处理好新建、改造和保护的关系,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风貌的保护,实现历史文化保护和人居环境的融合。反正不能够做傻事情,不能简单的一拆到底,一平到底。特别是在棚改当中,在拆出来的地块上,无论是它的历史的建筑,还是一些自然的景观,包括一棵树我们认为都要怀着一种敬畏之心或者一种保护的心理认真的进行保护。

    所以要搞好棚改工作,要填平棚改的这个洼地,抚平城市的伤疤,不能简单理解为对房屋进行修修补补,应该讲还有一个棚改区域的基础设施配套和功能完善,城市品质的提升问题。所以个人感觉,经过多年的棚改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越来越难,剩下的三年我认为是攻坚克难的三年,我们必须下决心啃下这个“硬骨头”,所以在今后工作中除了贯彻好五大发展理念,别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社会财富,也是经济财富。我们还要创新我们的工作方法,我们的建设水平还需要不断的提高,改造还要更加的精准,成本的控制也要更加的合理,同时就是投入所得与产出也要做到更好的平衡。

    那么我们还要注意在棚改工作当中与房地产开发建设相结合,与城市的装修和城市的更新相结合,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保护相结合,这样的话真正将棚改这项工作变成民生工程、发展工程。使得城市变得更加的美丽,真正实现城市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主持人:非常感谢张主任今天对我们棚户区改造工作做这么多介绍,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再次祝福我们更多棚户区的老百姓们能够早日过上宜居的生活。谢谢张主任!谢谢网民朋友!

    张其悦:谢谢主持人、谢谢网民朋友!

CopyRight ©2000-2017 CQ.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重庆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新华网重庆频道
2016 cq.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