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破“人脸识别”技术 产品不断革新
中科院在人脸识别技术上有了较大的突破,2015年就成功孵化了一个公司,2016年又重新做了新的研发,拿了微软的识别技术比赛的冠军,正好在2016年也是民航发展突破的关口,要求在技术上有所革新。所以我们中科院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共同来推进这个事情。因为民航在安防要求规范上是最高的,所以我们也选择了在最难的地方先试用我们的一些技术,看能不能达到试用的效果。
详细内容
-
大面积使用新技术 提高工作效率
当时跟民航公安局做了一个科研项目,希望在大面积机场试用这个技术之后,通过试用的情况和数据来分析人脸识别是否能在机场使用。目前的情况来说,数据已经足够来分析,也有了较好的结果,在70多个机场用了一年之后,效果相当的好,也得到各个机场的肯定。 比较明显的效果就是抓到冒用他人身份证的情况,而且旅客的满意度也提高了,然后安检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详细内容
-
结合机场实际情况 推差异化安检
其实在安检口的地方,自动人脸识别的识别率已经比安检员高很多,我们就可以用设备进行人脸识别的比对。例如,刷身份证是否是本人,在采集数据后,在机场后续通关的过程中,比如安检通道,登机口,旅客不需要再出示任何证件和身份证,通过人脸识别,就可以作为通关的依据,全程很顺畅的无纸化通关。这样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安全,提高了效率。
详细内容
-
提升场景效果 突破识别技术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还在初级阶段,人脸识别只是模仿人视觉能力的功能来识别人,现在只是一个起点,在特定的环境内,比如在机场可以做人脸识别,但是在常规的环境,比如说晚上,或者各种遮挡,大量人群的情况下,这种场景下,人脸识别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的好,所以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提升。另外我们在算法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在成像技术上还可能需要突破。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