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在两江四岸核心区范围内,有哪些城市文脉资源?”
ContentPh -
“渝中在两江四岸核心区范围内有不可移动文物81处”
渝中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邓琳:在两江四岸核心区范围内,渝中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81处(91个点),其中包括重庆抗战金融机构旧址群、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等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以及湖广会馆、重庆古城墙、罗汉寺、东华观藏经楼等古建筑。
-
“江北嘴文脉资源丰富 全部位于两江四岸核心区”
江北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张洪涛:江北嘴片区全部位于两江四岸核心区,江北嘴文脉资源丰富。明玉珍睿陵,明玉珍是元朝末年天完红巾军广西两江道宣慰使,1363年,他在此建立了大夏国政权并称帝,大夏国是第一个在重庆建立首都的政权。测候亭是重庆地区现存最早的气象观测点,它见证了重庆在西南地区最早使用气象仪器进行现代气象观测的过程,测候亭为亭阁式建筑,当地人也称它为八角亭。同时,还有原江北城十大城门之一的保定门、东升门,三洞桥等等。
-
“南岸滨江地带是历史文化遗迹密集分布地”
南岸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彭均:两江四岸核心区范围内的南岸滨江地带,是南岸历史文化遗迹的密集分布地。现有不可移动文物4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3个单体),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 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弹子石摩崖造像、安达森洋行旧址等大量开埠时期建筑。
-
主持人
“近年来,在保护并“活化”历史资源中做了哪些工作?”
ContentPh -
“将城市更新同保存历史文脉统一”
渝中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邓琳:渝中区将城市更新、品质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一是注重规划先行和政策保障。从“十三五”开始,文物保护工作被纳入渝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先后编制了《重庆历史人文核心区保护传承专项规划》《“人文渝中”建设实施方案》等。
二是持续推动风貌区保护建设。推动实施湖广会馆、十八梯、白象街、马鞍山、李子坝等传统风貌区文物修缮保护及风貌建设工程。推动解放碑——朝天门步行大道建设。
三是加大母城文物修缮力度。完成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东华观藏经楼、郭沫若旧居、中苏文协旧址等47处文物修缮工程。新建怡园、韩国光复军总司令部旧址陈列馆等。
此外,加强母城文旅融合发展,并利用大众传媒,积极讲好母城故事。充分利用洪崖洞、解放碑等母城文化景观,吸引国内外游客“打卡”游览。
-
“重庆市级文保单位石家花园打造成徐悲鸿美术馆”
江北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张洪涛:近年来,江北高度重视推进文物的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
一是强化组织。围绕文物保护修缮工作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议,并确保了资金、规划等要素支撑保障到位。
二是深化利用。将重庆市级文保单位石家花园打造成徐悲鸿美术馆,今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宗其香、李可染等8位美术家90幅真迹作品展。启动明玉珍睿陵展陈升级改造,今年底即将完工。鸿恩阁完成修缮并已实现对外免费开放。
三是促进消费。推进九街扩容,将北仓文创街区、鲤鱼池42号文创园等依托老工业厂房改造的文创业态项目并入九街,形成大九街都市旅游特色街区。
-
“引入社会资本开展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
南岸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彭均:南岸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开展各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使沉寂于江畔的历史遗迹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场所。近年来开展的重要项目包括:
一、 安达森故宫文化项目。以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安达森洋行旧址为空间载体,对现存建筑进行整体保护与活化利用。借由抗战时期该址结缘故宫南迁文物的历史渊源,建成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等丰富业态。
二、 创建全民共享的大佛寺公园。按照石质文物本体修复与环境整治、展示利用为重点的保护思路,对弹子石摩崖造像(大佛寺)进行全面展示利用。以文物本体为核心,创建全民共享的开放式文化公园。
三、 建设开埠遗址公园。依托南滨路马鞍山片区立德乐洋行旧址、亚细亚公司旧址等重要开埠史迹,设立重庆开埠历史文化博物馆,创建开埠遗址公园。
-
主持人
“下一步在两江四岸核心区打造历史人文风景眼中方面有何规划?”
ContentPh -
“塑造朝天门“山水之门、人文之门、开放之门”形象”
渝中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邓琳:精心塑造朝天门“山水之门、人文之门、开放之门”形象,运用中国传统江河护岸智慧,逐步恢复消落区生态自然驳岸,在朝天门广场保留补植高大乔木,提升景观环境品质;恢复朝天码头、磨兜码头、民国新码头等老码头以及大梯道等历史场景,保护“重庆朝天门广场”题字、“零公里”地标、朝天门缆车等历史遗存;以民生公司轮船为原型,建设重庆航运博物馆。
整体提升7公里滨江岸线品质,贯通洪崖洞-朝天门-湖广会馆三点的多层沿江步道,建立船行、车行和步行多层次立体交通体系,原址保护修缮建设千厮门明清城墙遗址公园和朝天门宋城墙遗址博物馆,恢复望龙门缆车功能,再现山城特色交通和历史记忆。
形成解放碑至朝天门的3条主干文商旅通廊;以12条支线文商旅通廊连通南宋老鼓楼衙署遗址、十八梯、山城巷、太平门、东水门、巴蔓子墓等,利用智能化科技手段保护利用好老鼓楼衙署遗址以及太平门遗址,演绎城市年轮、传承城市人文、方便市民出行、丰富市民生活、彰显山水特色。
-
“加快启动东升门、保定门的修缮工作”
江北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张洪涛: 推进江北嘴片区文旅融合发展,协同打造两江四岸核心区历史人文风景眼,接下来,江北区重点做好3件事。
一是抓好项目建设。加快启动东升门、保定门的修缮工作,加快推进测候亭打造气象博物馆,加快三洞桥民俗风情街内街建设,积极推进江北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二是完善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文旅融合,进一步完善江北嘴片区的多语种标识体系,设置静态旅游大巴停车场,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
三是加大宣传推广。充分利用江北嘴九屏联动的宣传资源,推介江北文化特色,展示江北的山水人文之美。进一步挖掘江北的人文历史资源,通过文学艺术、漫画等新的表达方式,向游客展示江北的文化魅力。
-
“让历史人文风景眼与自然山水风景眼连为一体”
南岸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彭均:南岸将加快推进“重庆眼”“龙门里”“长嘉汇”“长江梦中心”“国际迎宾岛”等项目规划落地和提升,开工建设南滨路至广阳岛广阳湾片区延伸段,让历史人文风景眼与自然山水风景眼连为一体,演绎南滨路“启、承、转、合、开、新”的交响曲,展现重庆“山、江、湾、峡、岛、城、人文”的大美画卷。
聚集重庆开埠历史,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南滨路是重庆开埠原点,我们将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门户,让开埠原点成为开放高地,包括在弹子石—鸡冠石片区半岛区域,积极规划建设国际迎宾岛。围绕长嘉汇大景区建设,做精做靓南滨路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品牌,打造文旅消费沉浸式体验高地。
下一步,南岸将于渝中、江北强化风貌协同。加强城市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以及建筑的规划引导和管控,强化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山城风貌,与朝天门、江北嘴形成稳定平衡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天际轮廓线,合力塑造城市形态。强化项目协同。联动建设轨道环、旅游巴士环、水上巴士环、山城步道环“四合一”的便捷环游系统等项目,联动推进长江索道、山城步道等全域旅游品牌营销打造,联动促进商旅文体、金融等产业错位发展、互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