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抓取标题
分享抓取摘要。
分享抓取图片

重庆工程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是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重庆市试点高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普通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等。学校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突出“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开设有25个本科专业(类)面向全国招生,已累计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4万多名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答:重庆工程学院2023年秋季面向全国14个省区市共招收本科新生3826人,其中重庆招收3155人、四川275人、贵州20人、新疆43人、江西20人、广西85人、河南64人、云南30人、宁夏25人、福建20人、海南12人、安徽10人、陕西10人、甘肃15人。

我校秋季招生招收普通文理类(历史或物理类)和美术类考生。学校投放在重庆市外本科招生计划629人,其中,四川、新疆、河南、广西4省区招生计划较2022年均有增加;另外从今年起首次在安徽、陕西和甘肃3个省份进行本科招生。学校具体的招生专业和计划可登录学校网站(www.cqie.edu.cn)查询。

答:重庆工程学院2023年秋季面向重庆市共招收本科新生3155人,招生批次为普通类本科批次和艺术类本科批次A段,其中普通本科批次招收选考历史科目考生495人、选考物理科目考生2131人,艺术类本科A段招收529人,所有批次均为专业(类)平行志愿,招生专业(类)中除首选科目有选考物理或历史科目要求外,再选科目均没有限制,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根据自己的首选科目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填报我校。学校今年秋季的本科招生计划大部分投放在了重庆市内,占比超过了82%,考生达到重庆市本科最低控制线后在相应批次第一志愿填报我校录取几率大,欢迎考生踊跃报考。

答:为了帮助家庭贫困且品学兼优的新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专门设立有新生助学金。新生助学金档次分别为:一档10000元/生;二档8000元/生;三档5000元/生;四档3000元/生。此外,学生还可以申请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国家奖助学金、学校优秀奖学金、学科专业技能类竞赛奖励、素质教育类竞赛奖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奖励、大学生服兵役学费资助、个人和企业奖助学金等。同时,学校还为学生提供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近年来,学校每年向1万余人次发放各类奖助学金总金额2500余万元,覆盖率达36%。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成绩突出,被重庆市教委评为“重庆市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

答:学校紧跟国家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脉搏,立足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主动适应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设的专业均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而设立的,专业人才培养贴近社会需求。其中,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获批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新型二级学院,软件学院入选重庆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专业,软件工程学科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培育学科,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为重庆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人社部发布的15个新职业,学校有9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新职业需求高度契合。

今年学校新增虚拟现实技术本科专业,按计算机类(软件)专业类招生。学校现共有25个本科专业,其中按专业类进行招生的分别为计算机类(软件)(含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类(大数据与智能科学)(含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类(计算机与物联网)(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类(含自动化、机器人工程),设计学类(含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工商管理类(含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另外还有工程造价、土木工程、环境设计、动画、网络与新媒体、电子商务6个专业按专业进行招生。

答:我校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7个专业类共19个本科专业实行专业类招生与培养,凡按专业类招生进校的学生,入学后先在相应的专业类进行培养,培养结束后根据专业类的分流原则,结合学生意愿、成绩和专业计划分流到具体的专业继续学习。同学们在填报专业类志愿时需要注意,一定要了解专业大类中包含哪些专业?是否有自己以后想学的专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结合自己职业生涯规划来选择。另外我校对报考艺术类专业(设计学类、动画、环境设计)的考生要求无色盲;报考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考生要求无语言障碍、无听力受限。

学校按照各省区市志愿设置和投档原则进行录取,并认可各省区市批准的加分和降分政策。对未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我校对进档考生的专业确定按投档成绩优先的原则,根据考生的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专业志愿之间不设分数级差;对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我校按进档考生投档排序位次确定专业。我校具体招录政策,请考生关注我校的招生网站。

答:学校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相结合,构建“四化、三库、两基地、一平台”的产教融合体系,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通过共建产学研机构、产(行)业学院、专业共建、实验室共建以及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等多种形式,与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腾讯云、深信服等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学校建有“金融大数据智能应用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市级科研平台;建有“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所”“软件工程研究所”等产学研机构9个;还建有“腾讯云大数据学院”等产(行)业学院(基地)6个。还与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深信服、重庆永辉等知名企业开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新零售等“卓越工程师”“创新人才”联合培养。

学校坚持党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人才培养成果显著。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共获210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奖项。

答: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提高就业质量为目标”的就业工作理念,聚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真实性、适应性、发展性要求,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学校重视就业渠道拓展,紧密围绕重庆市及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利用学科专业优势,与各级政府、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建立了人才供需平台,同时与6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校内外实习就业基地或校企合作关系,保证毕业生就业有充足有效的岗位选择。学校注重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构建“五位一体”板块联动式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体系,对在校学生进行全覆盖针对性就业指导。

近年来,学校大批学子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投身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岗位、部队参与国家建设,部分学子到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还有部分学子自主创业成为青年企业家。学校连续5年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授予“重庆市普通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答:根据重庆市教委和学校相关规定,新生可以提出专业(类)调整申请,具体流程按照学校转专业管理办法执行。为避免进校后因不符合相关规定而无法调整专业(类)的情况出现,建议考生在专业(类)志愿填报时,一定要在对专业(类)基本情况、专业(类)包含专业、学习方向、就业发展进行充分了解后再进行填报,以免耽误学习。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