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抓取标题
分享抓取摘要。
分享抓取图片

7月5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德国TÜV莱茵集团、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理工大学、中科院汽车研究所、北大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50余家企业和高校院所共同发起成立重庆高新区市域产教联合体。

8月24日,由中国移动、重庆大学、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企业、院校牵头组建的全国信息通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重庆宣布成立。

频频动作的背后,是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共同研究、共享资源、协作项目、联合培养等合作方式,不断推动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不断创新联合体公共服务平台协同共享机制,切实解决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回望过去五年,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有序有效推进,国家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历史机遇和重大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的重庆工程职院乘势而上,入选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单位,立项为重庆市级A类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单位。五年来,学校事业发展整体迈入发展快车道,越来越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重庆工程职院正在职业教育的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在重庆工程职院,有一位“人物”总是活跃在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它就是以矿灯为头、圆规作脚,大眼呆萌、色彩鲜艳的“工小程”。这一由重庆工程职院师生们创造出来的官微虚拟代言人,运用文、图、视、音于一体的“多模态话语”传播信息,在其中植入有代表性的校园文化及主流意识形态元素,通过拟人化塑造、亲和化表达和网红式运营,让党的创新理论从指尖流淌到心间。

“工小程”的“走红”是重庆工程职院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强化“大思政课”工作格局构建和功能发挥的一个缩影。

“让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育人一线,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夯实高素质人才培养之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易俊介绍,五年来,学校在不断提升办学内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三全育人”机制构建,为高职院校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提供“渝工程”经验和方案。

重庆工程职院将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学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将党的建设优势转化为学校改革发展优势,推动党的建设与学校发展深度融合,与打造一流、创建“双高”有机结合。

为了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基本问题。重庆工程职院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创新。

“启智、求是、践履、浸润、拓域、润心、规制、协同、扶志、创建”“十大育人”行动,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实习实训各环节。学校优化了“三全育人”格局,构建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主渠道、课外教育多阵地、社会教育多空间立体互动的课程育人体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

软件技术专业2016届毕业生李亚晴现工作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她是重庆工程职院“类上班制”培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学子。

勇于开辟新领域,善于开辟新路径的重庆工程职院,在深化产教融合的实践过程中,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按照“学习资源与企业真实项目类似”的理念,重庆工程职院将企业真实项目按照软件工程思想进行分解,形成案例化教材、在线资源、模块化案例,实现企业真实项目与专业教学资源相融合,促进学生实践技能与企业岗位匹配。这种“企业化”学习环境和“双角色”管理方式,为“李亚晴”们提供了浸润式实景、实操锻炼平台,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

开展“类上班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让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并且选择个性化的成长路径,是重庆工程职院五育并举、“四化”协同、多元培养,打造人才高地的成效之一。学校还积极实施岗课赛证融通,推行项目化教学、结构化师资、数字化资源、多元化评价的“四化”协同教学模式。建成了国家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开放课程4门、国家规划教材10部,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项,建成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立项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

高水平专业群是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基石,“以群强院”是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重庆工程职院以链生群、以群强院、以院助企,在优化专业群发展体系的同时,不断提升学校的关键办学能力。

重庆工程职院的专业群对接产业群,形成了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双主体”,测绘地理信息和安全类专业群“双特色”,土木建筑、财经商贸和文化艺术类等专业群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极大地激发了重庆工程职院的办学活力,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在高水平专业群的示范引领下,学校获批1个国家级和3个重庆市高水平专业群(A档),引领学校其他9个专业群协同发展。以专业群建设为抓手,重庆工程职院还制定了《“一专业群一主任、一专业一带头人、一课程一负责人”实施办法》等制度,切实加强了学校内涵建设,为建立健全多方协同的专业群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机制。

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引领下,重庆工程职院着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多元、水平领先的共享型实训基地,通过引育结合不断壮大师资队伍。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利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前沿的技术技能,重庆工程职院打造了重庆市“双师型”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智能制造与交通学院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学校还组建城市机电与智能装备安装调试、智能监测、自动化产线运维等多个技术团队,为重庆区域装备制造类企业开展技能培训。

至今,重庆工程职院共选派400余名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实践,聘请近300名行业企业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校企共同培育技能大师7名,建设重庆市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拥有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学校共有引培专业群建设带头人12名、博士87名,立项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英才计划“名家名师”等省部级拔尖人才13名。引育结合、双向流动,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为重庆工程职院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在于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近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职教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的趋势来到了新关口。

重庆工程职院瞄准产业发展最新需求和新技术创新应用,探索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的协同育人新模式,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产能合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发展动态,调整专业,新增专业2个,淘汰专业3个。不仅如此,学校还携手上游领军企业,聚合下游中小企业,积极建设校企合作生态系统,推动校企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上的融合共赢。

依托“双高”建设契机,重庆工程职院与市内外400余家企业开展合作,与45家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与企业共建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5个,建成国家级职教集团1个、市级职教集团3个,并成立了重庆市首个校地共建“乡村振兴学院”。

为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优势,学校在重庆市高职院校中率先设立院士工作站,持续建设刘人怀院士工作站,开展了提升学校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的实践探索。学校联合企业打造“院士领衔、高校助力、团队攻关、服务产业”的科教融汇新模式,搭建“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三效合一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质量发展,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支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落地实施。

2021年,重庆工程职院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德国莱茵TÜV集团三方合作共建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服务于重庆乃至西南地区装备制造、汽摩及零配件企业,并在人才培养、校地合作、技术服务等方面展开了三方深度合作。

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的建立只是近年重庆工程职院产教融合探索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仅过去五年,重庆工程职院便立项横向科研技术服务项目181项;获得发明专利548项、实用新型专利1650项,完成纵向科研项目252项,成果转化创造产值近2亿元,为重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赋能。

科教融汇方面,重庆工程职院一方面推动技术链与教育链融汇,将科研项目、技术服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另一方面推动创新链与教育链融汇。持续建设“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构建“三创三融”双创培养体系,开展“入企实训、接单实践”,与企业共建跨专业双创精英班,培养双创精英211名。

在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深水区的当下,重庆工程职院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助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器”的作用。通过抓“牛鼻子”、啃“硬骨头”,不断调整校企合作模式,在完善产教融合发展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生态,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从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校”到“优质校”再到“双高校”,重庆工程职院始终立足“砺苦砺行、崇德崇技、开放开拓、智慧智能”的办学特色,不仅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蹚入职业教育改革的“深水区”,如今更是进入了质量跃升的“爬坡段”。

“全方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提供智力支持、人才保障,这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张进一语道出了学校的责任和担当。

优化定位拓新局,重庆工程职院向内“引领标准”,向外展示“世界水平”,不断迭代提升学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高度,铸就学校品牌与影响力,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

在“引领标准”上,重庆工程职院牵头主持完成全国职业教育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实现“中、高、本”专业一体化设计和数字化升级改造,直接影响全国138所中高职院校和270余家企事业单位。同时,学校还主持研制国家专业教学标准8项、参与26项;主持研制国家职业技能标准1项,参与制定国家实习实训标准4个、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12个,为全国 200 余所院校树立质量标准。推动形成国家层面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

学校一方面坚持共建共享,多方联动聚合力,积极推进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打造能与国际工程教育比肩同行的专业质量,推动国际间的经验交流、标准互鉴、资源共享和联合培养。另一方面,学校积极“走出去”,与泰国、坦桑尼亚等 20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海外留学生培养、提供技术服务,受益学生和学员10000余人人;引进外籍教师60余名和德国IHK等证书5个,完成300人次师生证书培训;研制专业课程标准57个,被坦桑尼亚教育部认定4个,开发中泰在线课程建设102门;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培训服务1000人次;试点专业国际毕业生服务“一带一路”企业占比93.9%。学校是国际影响力50强单位,先后入选“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项目等13个试点院校项目,建成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坦桑尼亚鲁班工坊等12个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获得世界职业院校与技术大学联盟银奖,是重庆市外事先进集体、重庆市来华留学工作先进集体。“CEC”模式推广至100所国内外院校,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重庆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影响长远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活动。

立足新阶段,重庆工程职院将激发新动能、务求新突破。努力将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前景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在世界职教舞台上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文/蔡庆 左佳奇 冯焰勇)
01007045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