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抓取标题
分享抓取摘要。
分享抓取图片

聚焦智能教学装备
推动职教改革创新

"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教学团队 "

阅读全文

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保障。在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生长”着这样一个教师团队,他们勇于尝试当国内探索的“先行者”,他们匠心育人是学生眼中的“好师傅”,他们秉持“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信念钻研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实现了从教学资源匮乏逐渐走向前沿的改变,他们干一行精一行,用积木式智能制造教学研究打造了一个教学实施新世界。

他们是由徐益教授领衔的“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教学团队”,于今年获批为重庆市首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汇聚了二级教授1人、博士3人,全国技术能手1名,全国行指委、教指委委员3人,重庆英才1名,重庆市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专家库专家1人。

2023年9月8日,第一批积木式智能制造教学装备交付时,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教师团队及研究室成员欢呼雀跃。

从零开始 创建“3T”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全过程育人

在这里,以徐益教授为首的教师团队,以“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和“双高计划”项目建设为契机,创建“3T”人才培养新模式,带着00后学生一起做科学研究,一起搞技术研发,一起将研发项目投入学校自己的智慧工厂实现成果转化……但在十几年前,团队运作并没有这样系统完善。

“我是2010年来到这个学校的,最开始教学条件比较艰苦,学生参加比赛的钢铁耗材都是我们自己去山里采购一趟趟搬回来的,工作室板凳都是学生自己做的。学技术的都有一股子钻研劲,经常为了项目熬到凌晨,2011年我们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这次获奖也为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教学团队工作室建设提供了机会。”全国技术能手、重庆英才、重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市首席技能大师张华教授表示,学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领导有识人之才、用人之胆、容人之量,从不吝啬给年轻人施展的平台、机会。

花园式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工程中心。

花园式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工程中心全景设计图。

如今,团队建造了自己的生产教学型智慧工厂、花园式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工程中心,建成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基地、工业机器人集成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等育人平台。他们在此钻研技术,研发项目,制造产品,积极备赛,取得了20余项国家专利,为政府、企业创造了数千万的价值,帮助1000名学生获得竞赛奖项。在这种“教融于产、产促进研、研引导学”多元融合、多维互促的环境下,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教学团队的老师们每天和学生从早待到晚,构建了一种“从作业到作品,从作品到产品,从产品到产业”的“3T”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了一种“情感要素”全程驱动的新型师生互动关系。

2022届毕业典礼上,一只机械仿生水母成为了全场焦点。那只仿生水母是陈华、余衡老师带着大二学生花了半年的时间,为毕业生做的毕业礼物,也是“3T”人才培养模式的育人缩影。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无论环境如何改变,团队教师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将“做”的教育落实到可以应用的每一个环节。如今,“3T”人才培养模式荣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团队教师也向着更优质教学大步迈进:他们立足教学一线,探索“三教改革”,实施“翻转课堂”,通过参加教学比赛,打造精品课程,让学生学到最新的前沿技术,让课堂火起来,让教材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2023年4月7日,全国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左三)受邀到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指导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校企合作 以新型学徒制为社会培养高层次技能人才

在传统的教学育人过程中,“理论多实践少”是一大教育难题,存在人才供需“两张皮”的矛盾。为了让学生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无缝衔接”,近10年来,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教学团队坚持校企合作、产学融合、科教融汇,与企业联合探索新型学徒制,通过以师带徒形式积极开展实践实训,培训了30名优秀教师,培养了1500余优秀技能人才,其中200余人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培训技能人才200余人。另一方面,团队也为企业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为青山、红宇、蒂森克虏伯等企业开展技术研发、生产改造项目。

“我们和学生更多是一种情感深厚的师徒关系,教师们不光要培养学生成为工程技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更注重学生情怀培养,希望他们爱生活、积极向上。平时,会一起组织晚会、聚餐、节庆活动,因此,很多学生即使毕业了也经常会回学校相聚。”张华介绍,团队所构建的学徒制是基于深度校企合作下开展的,更聚焦生产一线需求、前沿技术开发。过程中,团队会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生产项目驱动下增长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企业专家会常态化到校开展讲座,将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对学生、学校倾囊相授。

为培养学生成为专业知识到岗位实践相贯通的人才,团队以职业本科建设为契机,在学徒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岗课赛证”育人模式。近几年,团队竞赛累计获奖400余项,多项竞赛成绩名列重庆职业院校前列,如在第五届“互联网+”大赛中荣获全国银奖,在2022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全国二等奖,2018年“挑战杯”职挑中获全国一等奖。在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求实楼二楼,有一条追梦长廊,记录了大量竞赛育人的真实案例,其中不乏有凭借自动杀鱼机两次上央视《我爱发明》的学生郭大江,在教师张华持续提供企业真实项目帮助下,达成博士毕业条件的学生胡涞,从竞赛夺冠到产品生产再到建立公司的2011级学生无用……这里培养了许多像周太锐一样获得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一等奖、台达杯高校绿色智造大赛国际总决赛二等奖等众多省部级以上技能竞赛大奖的学生,他们收获知识与技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2023年4月8日,在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张华(右一)教授为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中)介绍教学创新研究成果。

打破垄断 以积木式智能制造教学装备撬动教学变革

张华表示,教学装备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三教改革等最终落到教学设备去表达。而国标中针对通用基础教学设施制定的时间早、时效差,GB中无针对职业教育的标准,更无新兴技术智能制造类的相关教学设备的标准,团队希望该项目能填补职业教育教学装备标准、平台的空白。

像玩积木一样,快速搭建各种智能制造教学系统,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在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团队开发的设备引发了大量关注。“学校将教学装备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教学相结合,以教学装备的研发推动专业建设。”张华表示,积木式智能制造教学装备与教学资源有更好互换性、通用性,更专注教育本身,能帮助更多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大国工匠。

积木式智能制造教学装备示意图。

目前,团队已经生产了700多套积木式智能制造教学装备,以供订单学校、企业投入使用。基于该项技术,团队还实现了系列教改成果的突破,包括承担重庆市教改科研项目17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6项,如《基于‘互联网+实训’的工业机器人实训教学平台探索与实践》、主持全国职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高职机电类实训室运用6S管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模式探索与实践》、主持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教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工业机器人课程实训教学研究》等。

据了解,积木式智能制造教学装备技术只是该团队创新成果的一角,而这些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像张华等一众“机电工程技术”团队成员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的不懈努力。

该团队负责人、党委书记徐益教授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增强党建引领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总要求,遵循“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要求,推动“三全育人”,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聚焦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需求,把教师能力提升作为核心任务,着力加强团队教学、科研、实践服务能力建设,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为学校职业本科试点、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接下来,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教学团队将开展为期3年的团队建设,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在加强创新团队教师能力建设、基于职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推进模块化教学模式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以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带动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建设,进而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为重庆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唐纯 杨鹏)

菜单

往期回顾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