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韩锡斌教授参加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23数智产教融合发展大会时,以《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及对策》为题,作了主旨报告,阐述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内涵、特征和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及对策。
韩锡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编制组组长,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专家组副组长。
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热词,其背景首先是社会变迁引起教育变革,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后,源于工业社会的教育体系必然发生变革。其次,产业转型催生人才需求变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催生“新业态”人才需求,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用人需求,复合型数字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短板。三是技术创新促进育人方式革新。认知方式要注重人机合一的思维特征培养,学习方式层面要养成基于数字技术的学习习惯、学习风格,网络社会影响到人际关系和基于数字空间的自我认知。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教育机构内外多个主体、多种因素,需要高等教育教学的利益相关方协同努力、系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也是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每个教育机构的数字化发展既承接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历史,又面向数字化转型的未来。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融合阶段:课程教学突破时空限制,核心要素在物理和网络融合的空间中重新进行优化组合,课程从面授模式转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转型初级阶段:围绕专业的课程体系,突破教育机构的边界,获得其它高校、企业、社会机构等的课程资源。以流程化、模式化、精准化的供给方式向学生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教育内容。
转型高级阶段:高校之间的界限被完全打破,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企业及其它利益相关方之间建立彼此互通的关系,实现专业、课程、师资、设施、服务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最大化地利用社会资源。
高质量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在哪里?我认为一定要跳出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不仅是推进职业教育本身的变革,更是通过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破解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一是高质量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助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二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让我们的学生不仅能就业还能拿高薪,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三是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当比例的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自于农村经济困难的家庭,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时候,教育数字化一定要在这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