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抓取标题
分享抓取摘要。
分享抓取图片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是第三十九个教师节的主题,也是无数师者心向往之的理想愿景和坚守热爱的一生写照。

他们,或许没有丰功伟绩的荣耀,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亦没有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只是千千万万个平凡教师中的一员,可一旦站上讲台,他们就如溪水潺潺,欢悦律动,闪闪发光,点亮了学子成长的璀璨星空。

他们,用热爱助力成长,用平凡成就了不凡!

今天,我们就走进重庆市田家炳中学,探寻这样一群平凡老师们的逐梦历程,感受他们的教育理想如何因热爱而生光。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无论山川河流,还是苍茫大地,亦或烟波浩淼、繁花盛景,“诗意”便成为每个人心中美好的向往。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除了践行“大语文”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感知学科之美外,袁庆老师还把“诗意”的教育情怀融入课堂,并结合自己对学科的独到理解,形成极具鲜明特色的教学风格。

“语文是一门充满意境的学科,情境感很强,孩子们在熏陶和体验中更能感受到语文的美和力量。”作为一个拥有8年丰富教学经验的年轻老师,袁老师的课堂常常会“诗意的流淌”,从教案设计、主题引导、情境设置以及角色带入,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细节,力求知行合一:课堂上,她把生涯规划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让学生行其文、晓其理,做好青春规划;作文课上,她带领同学们观察校园黄桷树从落叶到新生的生命姿态;课外,她和同学们一起种下种子,期待崭新生命的破土;课前,她鼓励同学们进行主题演讲或自创诗歌朗诵;毕业季,她为全班每人一封信,23000字里饱含着深厚的祝愿与牵挂……

袁老师的“诗意”不仅体现在“上好每一堂课”,还体现在“成长为一名好老师”上:她积极参与各级赛课及学科教研活动,向优秀教师请教,观摩优秀课例,广泛涉猎专业报刊书籍,不断反思与总结等;研有所思,学有所获,袁老师多次荣获市、区、校级荣誉,今年五月,重庆市田家炳中学教育集团首批5个校级名师工作室授牌,袁庆老师名列其中。

“我觉得教师真正的荣誉,不是堆在证书中,而是镌刻在学生的记忆里。”面对诸多殊荣,袁老师笑着说。在她看来,“真正的荣誉”是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分享和辩论,是学生笔下一段段对生命过程的真实描述,是青春不迷茫、脚下有力量的清晰规划,是笔下生花的诗歌创作,更是悄然植入学生心中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23年前,她坐在教室里,讲台上的老师传授知识时,眼里藏着光;

如今,她站在讲台上,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下诗词歌赋时,台下几十双孩子的眼睛亮晶晶的。

因为母校和恩师,她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于是“长大后成了你”;因为热爱,她引领更多的孩子去追逐星辰大海。

一脉相承,一生坚守。她就是李琳老师,曾经是田中的学生,现在是田中高中部语文老师,圆圆的脸庞,温暖的笑容,备受孩子们信赖和爱戴。

“语文是有生命力的,不只是课本上一个一个的字,还是生活中鲜活而灵动的载体。”孩子一进入高中,会觉得语文学科“既易又难”,易的是能够读懂文章,难的是难以悟透挖掘。为解决学生在语言建构、文化理解、思维发展及审美鉴赏等学科中存在的问题,李老师坚持“行走的课堂”:带领孩子们到彩云湖、黄桷坪涂鸦艺术街、大学城等地,感受人文地理及艺术创作,从而让孩子们感受到语文学科不在枯燥,仿佛是一棵参天大树映入眼帘,有着丰沛的根基、挺拔的枝干和摇曳生姿的树叶,使学习和成长都变得生机勃勃。

《爱的教育》里有这样一段话:“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李琳老师深以为然。在学生眼里,李老师是老师是妈妈也是朋友,她会为没顾上吃早餐的孩子带份面包,也会为迷茫期的学生解疑答惑……青春期叛逆、与家人矛盾激化、学习目标模糊、心理健康问题等等,无论多么棘手的问题,一到她手里都能迎刃而解。因为这不仅得益于她多年来从无数事例中积聚起来的细致观察能力,还因为她以爱育人,坚持“每一朵小花的开放都需要爱的呵护”的教育理念。于是,每当下课、放学间隙,总有这样一幅动人的情景:李老师被同学们团团围住,谈心事,解困惑,辩论知识点,憧憬梦想……

教育部优课评审专家、重庆市音乐教师现场课评选活动一等奖、重庆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九龙坡区成绩突出教师奖……翻开李建芳老师厚厚的荣誉簿,不难发现,这里不仅记录着她在专业上蓬勃生长的履迹,也见证着她对教育真谛的探索与体悟。

19年前,刚刚从武汉音乐学院毕业的李建芳老师,没有和大部分同学一起去经济发达地区,而是选择了重庆,彼时,西部大开发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无数热血儿女投身其中,彰显新时代的青年担当。

“和许多年轻教师一样,当时在备课、教学过程中,我得到了来自学校教师团队的无私帮助。” 可如何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专业教学能力,这仍是摆在当时还是“新手”的李建芳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抱着学习的态度,我参加了很多次赛课。”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一路走来,李老师不断汲取,学以致用,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教学相长,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角。所以,把重心从自我提升转移到立足学生角度,在不断的反思与总结中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用赛课的要求去上好每一堂课。”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立德立行立人。”近20年的工作经历让李老师深刻意识到,音乐是与心灵对话的艺术,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高雅的兴趣,还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幸福逐梦》校歌合唱排练时,李老师发现了一位非常适合角色的女生,可这位女生从未参加过表演活动,怯场、不自信、不敢表现也不善于沟通,甚至彩排完毕,临到正式登台表演时,女生还因为处理不好学习和排练时间而打起了退堂鼓。李老师见状并没有批评她,而是一面鼓励她勇敢尝试,一面帮助她学会时间管理,正确处理棘手问题;并告诉她遵循内心选择,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最后,女孩不仅高质量完成了表演,还发现了自己的特长,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了自主管理,成长就在一瞬间,无需说教,重在陪伴、引领和体验。

穿过长长的走廊,走进偌大的教师办公室,李新委老师手里拿着批改的试卷,在最里面的座位上亲切招手;走近一看,桌下摆放着很多学习资料,桌上也贴满了备忘小纸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着选科分班人数及其他重要事项,“事情太多,怕忘记了。”

作为一名高三地理老师,李新委老师的事确实多。在很多学生眼里,高中地理是一门玄学,为了让“玄学不玄”,李老师旁征博引、精妙设计,他把地理融入生活,如旅游、视频、图片、剧作里的涉及的地理知识,他都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秒懂”其中重难点;同时,他还努力钻研教法,创新课堂方式,以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营造寓教于乐、寓情于景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于地形地貌中见山海格局,蕴家国情怀。

作为高三年级主任,李新委老师的事更多。他深知年级主任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在班级构建、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年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践行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年级管理的成败得失直接关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也关系着各学科教师的发展与提升,影响着学校的质量与未来。

“幸福要有路线图和指向标,要有优秀的品格做底色。”面对繁重工作任务,李新委老师条分缕析,秉承学校幸福育人办学理念,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让初心与使命共担,规则与温情并存:他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早来晚归,守好每一班岗;他上行下达,积极践行,分工明晰,把年级工作计划落实落细;他精细管理,公正公平,与教师进行心灵对话,大大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他重视班主任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他注重强化教师的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合作意识和教研意识,引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未来幸福人才的培养而贡献青春力量。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李新委老师言简意赅却又一语中的,他爱笑,常常言未启而笑先闻,访谈中,虽无豪言壮语,却透射出对学生的厚爱、对工作的热爱,爱是教育的源泉,有了爱,梦想才更有力量。

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袁庆、李琳、李建芳、李新委……还有更多田家炳中学的老师们在诠释“幸福育人”办学理念的道路上勇毅前行,他们从未放弃,从不停歇,有诗意的栖息,有爱与温暖的滋养,有以美立德树人,也有为培养幸福人才创新年级管理……他们,以爱为青春着色,虽生而平凡,却各自闪光。

01007045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