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九龙坡:拧紧入河排污“阀门” 共绘水清岸绿画卷

  “这里空气清新,美景如画,住附近的人都喜欢到这里散步。”正在彩云湖湿地公园散步的市民周先生这样说道。盛夏时节,行走在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的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里,随风摇曳的美人蕉芦,湖水里嬉戏的鱼,如诗如画。

  这仅仅只是九龙坡区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九龙坡区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引领下,高度重视入江入河排口整治工作,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施策拧紧入河排污“阀门”,标本兼治共绘水清岸绿新“画卷”。

参观彩云湖污水处理厂。(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携手聚力,“三个层面”保驾护航

  面对水系交织,入江入河排口数量巨大的情况,九龙坡区从“战略安排部署、攻坚资金保障以及激励党员干部实干担当”三个层面入手,为做好全区提升水环境质量工作保驾护航。

  据悉,仅2022年一年就聚力推动跳磴河沿线18个重点攻坚项目;三年来,该区在提升水环境质量方面累计投入资金约17亿元。

  严查严治,“三个同步”推进治理

  “水系问题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九龙坡区入江入河排口清查的工作人员们嘴边总挂着这样一句话。

  九龙坡区通过“排口排查与监测同步、入江排口与入河排口整治同步、排口与流域治理同步”,拧紧入江入河排污口“阀门”。2023年历时3个月先后开展2轮次排查,分类制定了“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全面推进长江入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同时,把排口整治同水生态修复有机结合,在跳磴河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投资2亿多元,启动了一批重点雨污管网整治工程,构建起了立治有体、施治有序的良好局面。

  高效整改,“三个突破”实现多赢

  雨污管网错混接怎么改?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低的问题怎么办?

  九龙坡区从“抓好雨污分流、破解流域生态补水、做实生态价值转化”三个着力点破局,助推重难点问题快速高效整改。一是聚力攻坚桃花溪渔鳅浩拦截堰问题,累计建设了2.6公里暗涵污水管网,完成流域45公里雨污管网分流改造,成功拆除渔鳅浩拦截堰;二是实施了彩云湖、扬声桥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工程,新建1座5000吨/天处理能力的水质净化站,流域污水处理量提升到5万吨/天,出水标准提升至准Ⅳ类,有效保障了桃花溪生态基流和丰沛水源。

  “我区还通过桃花溪流域综合整治,为C干管晴天减少外水5万吨/天、雨天减少外水约10万吨/天,彻底解决了雨污混合入网的问题,每年为重庆市区财政节约污水处理费5000余万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水环境科科长高思宇说。

展示九龙坡数智生态平台。 肖方宇 摄

  创新增效,“三个提升”布局长远

  九龙坡区在治理提升水环境方面,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模式,从“生态智治水平、数智监管能力、精准管控力度”三个提升布局,实现数智监管常抓常管常效。

  据了解,九龙坡区目前已建成地表水在线监测标准站、微型站38座,视频监控101个,推进入江入河排口“9+10+22+N”监测监控体系建立,实现了平台精简、资源节约、效果共享最大化。构建三级指挥调度体系,实时生成问题清单,实现数字感知、事件生成、任务流转、问题处置、结果反馈等五步闭环监管,有效预防和快速处置水污染突发事件。同时,精心制作入江入河排口云地图,将云档案、云地图有机整合,有效保障应急事件精准定位、快速处置。

  “三年来,我区累计排查入江入河排口372个,科学制定‘一口一策’整治方案,目前已整治完成370个,整治完成率达99.5%。长江和尚山国考断面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2023年1-4月连续达I类水质,桃花溪、跳磴河等‘三河六溪’水质均稳定提升至IV至V类。”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大数据中心主任杨颖表示,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将加大整治力度,紧紧抓住入江入河排污口这个“牛鼻子”,进一步建立完善各类排口云档案,通过项目化、清单化和大数据赋能等管控措施常态化治好管好每一个入江入河排污口,全力推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共享绿水青山,共建美丽重庆。

编辑:陈蒙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