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13日,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暑期“三下乡”发展成就观察团队来到了重庆市大足区,实地调研大足区的大小石刻,探访“带领大足石刻走向世界”的护石人——郭相颖老先生与乡野石刻守护人,了解与传播民间石刻守护的力量和背后的故事,助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暑期“三下乡”发展成就观察团队实地调研大足石刻。
郭相颖老先生,大足石刻研究院首任馆长,也是带领大足石刻申遗成果的“护石人”,队员们来到了郭老先生家中,进行了交流。郭老先生从守护北山的经历出发,向队员们讲述了与大足石刻结缘的故事以及当年为大足石刻申遗的经历,并以文物工作出发强调坚持民族文化自信、深入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实践团在郭相颖老先生家中采访。
大足石刻研究院安防中心负责人胡登耀已经从事文物安全工作20年,向队员们介绍了大足石刻目前的乡野石刻守护人一共70个左右,主要是每天进行安全巡查、环境清理等。这些石刻守护人作为义务文保员,凭着对大足石刻文化保护的情怀,始终默默守护着这些散落在乡野间的石刻。
团队实地调研乡野石刻。
采访营盘坡石刻守护人姜朝兵。
年近七旬的姜朝兵,是土生土长的大足人,也是营盘坡乡野石刻的守护人。他说道:“我每天都会来巡查,排除石窟附近的安全隐患,守护好这片石刻。我的家人也都很支持我。”队伍一行穿过蜿蜒的乡间小道来到了被树木掩映的佛耳岩石刻,这里的守护人饶龙全今年60岁了,他向团队成员介绍道:“这里的石刻风化比较严重,为了保护石刻政府修建了遮风挡雨的建筑抢修下来了。我白天就是观察周边环境,清理打扫好卫生,晚上就要把这里守着,防止石刻被人破坏,尽力地守护好石刻。”在告别之际,为了表达对守护人们对石刻文化保护的倾心付出与坚持的感谢与敬佩,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团队成员为他们送上了提前准备的爱心物资包。
采访佛耳岩石刻守护人饶龙全。
此外,队员们还一起前往了大足石刻文物医院和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行实地调研。文物医院的刘小雨向成员们介绍了文物修复的知识。大足区检察院何亮向团队成员介绍了重庆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从多方面深入开展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的探索与实践状况。何亮介绍道:“检察院通过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例宣传,能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检察院平时也会邀请文物保护的专家,以文保专家提供专业指导的方式参与到案件的过程中来。”
大足石刻文物医院刘小雨介绍文物修复知识。
调研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队员们也通过向来往的游客发放大足石刻保护宣传单的形式,介绍了大足石刻的保护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游客的文物保护意识,为大足石刻保护贡献出属于青年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