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乡味|巫山脆李“飞出”三峡库区
2023年07月27日 08:28 来源: 新华网

  编前语: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当前,全国各地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变。做好“土特产”文章,根在水土、在农民、在文化,其中蕴含着乡村产业振兴的美好图景。

  新华网推出大型融媒体报道《乡味》,记录各地做好“土特产”文章的鲜活故事,呈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起去看新征程上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海报设计:王可

  新华网重庆7月27日电(欧阳虹云 刘磊)盛夏时节,重庆巫山峡江两岸果树连片,绿浪翻滚,又到了一年脆李丰收季。

  驱车从巫山县城前往中华名果“巫山脆李”主产地曲尺乡,越接近目的地就越热闹——蜿蜒曲折的山路上不时停着来自天南海北的冷链车,农家院坝里村民赶着将当天采摘的脆李分拣、包装,而后通过“脆李专机”运往全国各地。

  巫山县县长付嘉康介绍,2023年,巫山全县23个乡镇种植巫山脆李,规模达30万亩,挂果面积14万亩,预计产量13.5万吨,综合产值将突破18亿元。凭借这些甜脆的小果子,库区百姓的“甜蜜事业”越做越大。

盛夏时节,重庆巫山果树连片,脆李飘香。新华网发

脆李压弯枝头。新华网发(朱云平 摄)

  贫瘠山地长出丰硕果实

  其实,巫山脆李是在贫瘠山地上长出的丰硕果实。

  曲尺乡是巫山有名的移民乡镇。三峡水库蓄水后,农田淹没在江水之下,剩下待开垦的荒山,并且土地存在石漠化问题,很难长出好庄稼。

  那时的村民只得守着玉米、红薯、土豆“三大坨”过日子,“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

  穷则思变。一次调研中,当地人发现原本村民在房前屋后稀疏种植的脆李质地脆嫩、汁多味香,抗逆性强、根系发达,尤其适宜在石漠化土地上生长。而且据史料记载,早在唐宋时期,脆李就“扎根”当地了。于是在2007年,结合石漠化治理的契机,经过品种提纯选优,大规模的脆李种植在曲尺乡推广。

  事实上,巫山也适合种脆李。巫山低山河谷地带年有效积温在重庆市排位靠前,日照时数全市第一,这成就了巫山脆李甜脆的口感;起伏的山地地貌,让巫山脆李的货架期可达60余天,比其他李类约多了一倍。这些条件促成巫山脆李种植的“天时地利”。

  然而要种好脆李,“靠天吃饭”远远不够。

  为此,巫山与中国农业大学、辽宁省果树研究所、重庆市农科院果树所等合作,成立巫山脆李研发中心,并建立县级专家团队、乡镇技术骨干、村级技术队伍、种植能手和果农“五层”技术服务体系,提高科学化管护水平。

  “这些年,巫山脆李的品质管理越来越好,从越冬管理,到花期育肥,再到生长全周期的土壤控水、雨季覆膜……都离不开农技专家的支持。”曲尺乡脆李种植大户彭斌介绍,为减小梅雨对脆李品质的影响,去年当地还大规模推广覆膜避雨技术。在此基础上,还通过巫山数字果园,基本实现脆李种管“信息化”,告别“望天收”。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余年的精心培育,巫山脆李越发“枝繁叶茂”。这几年成功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注册商标”,先后被评为“中华名果”“全国优质李金奖”“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巫山脆李的名气也越来越响,据中国品牌促进协会相关数据显示,巫山脆李品牌价值达27.1亿元,连续四年居全国李品类第一。

巫山脆李正成为当地百姓的致富果。新华网 刘磊 摄

  巫山脆李插“翅”出山

  6月28日,一架中国邮政航空波音B737全货机缓缓降落在重庆巫山机场。次日,由它装载运输的新鲜巫山脆李就摆上了北上广深等多地市民的果盘里。

  “脆”是巫山脆李的一个亮点,也曾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堵点。过去因为物流不便,巫山脆李经过几天的运输后往往会影响品质和口感。

  此前,巫山也尝试过空运脆李,然而由于巫山距离重庆中心城区较远,从产地到重庆江北机场路上用时近8个小时。

  为解决脆李从“枝头”到“果盘”快速运输的时效性问题,让这一“生态宝贝”更好地飞出大山,从去年开始,巫山县、巫山机场与中国邮政航空公司联合启动“脆李航班”产地直飞项目。

  今年,“脆李专机”合作进一步走深,在去年一架邮航专机的基础上,增派一架,实现“两架脆李专机、双机产地直飞”。

  “‘脆李专机’从去年‘连飞15天’增加到今年‘连飞20天’,同时在脆李销售高峰期每日增飞1班,累计将飞行27班次。”巫山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脆李运输总量将由去年195吨提升到今年超360吨,实现全国1000多个城市最快次日达。

  巫山邮政总经理李拥军介绍,当地还定制了“邮政专车直发”服务。在全县脆李主要产区,设置198个邮政收寄服务点,让脆李产区的果农实现“零距离寄递”。并通过邮政冷链专车,最快30分钟送达巫山机场,然后再通过“绿色通道”90分钟内即可进入飞机货舱。

  物流方式的升级,也让巫山脆李运输周期平均缩短2—3天,寄递费用平均降低20%左右。

  巫山县果品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最初的扁担挑进县城,到如今的足不出户就能卖往全国各地,物流便利了,品质提升了,价格也上去了。精品脆李从最开始的几元一斤,至现在的二三十元一斤,一年比一年卖得好,老百姓的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

重庆巫山机场,新鲜上市的巫山脆李将乘“脆李专机”飞往全国各地。新华网发

  脆李“链”就农旅融合发展

  7月,走进位于巫山县楚阳乡的巫山脆李特色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只见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施工车辆来往穿梭。为做好“土特产”文章,这两年,巫山积极引进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巫山脆李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积极开展巫山脆李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保障果实“颗粒归厂”,让农副产品就地“一产”转“二产”。

  “我们还引进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帮助巫山组建果酒酿造技术研发团队,实现了巫山果酒酿造技术研发零的突破,成功研发脆李小烧、脆李白兰地、脆李利口酒等系列产品,进一步提升了巫山脆李产业附加值。”巫山县有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巫山脆李衍生出一系列的深加工产品,如脆李酒、脆李蜜饯、脆李果酱、脆李月饼等。”付嘉康说。

每到春天,巫山县曲尺乡白色李花开满长江两岸。资料图 新华网发(卢先庆 摄)

  脆李产业链向下延伸,还带动起巫山乡村旅游的发展。

  曲尺乡权发村,这段时间“三峡李院”民宿周末一房难求。

  “春季赏花,夏季摘果”,脆李产业具备明显的旅游价值。针对这一特点,在巫山县文产公司的支持下,权发村将传统农家院落加以修复改造,目前已打造12个院落、30间客房。还建设了悬崖太空舱民宿,可以白天坐看长江,夜晚抬头仰望星空。今年以来,“三峡李院”民宿已增收160万元。

  “我们还打造了巫山‘江南百里李花长廊’和‘江北千顷李庄’两个大型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连续举办‘中国李乡·三峡花海’李花节,让更多农户吃上了旅游饭。”巫山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6月,郑万高铁的开通,让巫山彻底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也使得巫山旅游更火了。今年巫山李花节期间,不少游客选择乘坐高铁走进漫山香雪的“三峡的春天”。数据显示,高铁开通一年来巫山县累计接待游客2523.09万人次,同比增长26.7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6.02亿元,同比增长25.02%。

  一颗脆李,成就一条产业链,富裕一方百姓。付嘉康说,接下来,巫山县还将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着力打造“库区最美花果山”。

编辑: 刘磊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