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喊那石柱

  柱之石

  中国古代传说,认为笼罩,是天和地的物理关系。宛若草地上搭建的帐篷。无尽的群山就是框架,支撑起天、护佑着地,万事万物都按照一定的秩序存在。而存在着是最自然的。众人受此学说影响,都不否认,以为过去、现在、将来皆如此。

  人居于其中,那么,莽莽群山就是出游时的帐篷架子,或者称之为天柱,支撑着整个宏观世界。

  万寿山景区就是最好的一个阐释,那里天生两根石柱,形似土家族男女。于青山秀水之间,峰峦如聚,去往万寿山,乘车要走很长一段盘山路,都是九十度以上的弯拐,路面还不错,直抵万寿寨门前。当地人好心相告,建议我们一家三口,可以先乘坐摆渡车到后寨,观看男石柱,再走回观景台来,欣赏女石柱,听来这说法有那么一点区别。

  乘摆渡车过去,远近峰峦长满了柳杉,极像戴筒帕儿,石柱土人称为盖。每一座山峰,四周悬崖峭壁,顶上那一撮儿,是高大杉林围着的草场,偶尔拖出一绺儿,沿脊梁而下,沿途是灌木丛,生长着野梨、火棘和映山红。林中有云豹、林麝、穿山甲、猕猴、大灵猫等数百种野生动物,天上有我们熟悉的八哥、画眉、喜鹊、红腹锦鸡,水中还有珍稀的大天鹅。县林业局在古城堡搞了个白鹭观察点。周围数百十块稻田,山坡上几棵高大的珙桐树,溪涧旁无数丛斑竹林。爬上观察点往下看,有几只白鹭双脚弹直了飞起,有几只提起腿去抓枝梢降落,还有十数只在空中盘旋。山上不时飘出几句美妙的山歌。我们明白,这是土家男女在对歌了,叫作啰儿调。这种啰儿调以七言为主,内容粗俗直白,甚至放荡不拘,分号子、小调、山歌,大量运用啰儿、啷啰、啰喂,显示浓郁的土家民族文化特色,长期于广阔的武陵山区流传:

  粉红衫子粉红领,啰喂,

  我问大哥肯不肯,咣扯,

  十个倒有九个肯,哟嗬,

  只怕情妹嘴不稳,啷啰。

  如歌中情景,就只能从天上去偷窥。土家族人的天性是自由,表达自己的感情没有拘束,也不会抵赖,你爬上山去往下看,顿时就会明白的。

  不爬那么高看到的动植物,也不在少数,比如山菌。松树下必然生菌。石柱的菌类,伞厚,柄大,为蕈,俗称大脚菌。本县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保存有三株巨型菌,径高、伞宽均逾二尺。我们没有那样的遇合。可往树根部看,那些伞塔形的异色香菇,聚集了无数只耳朵似的木耳,制作竹荪的金竹,粗壮的大脚菌,比比皆是。雨后,挎上你的小背篓,采蘑菇去吧!野生黄连也是弥足珍贵的,大块大块的生长在梯土里,叶片有些羸弱,可是它的根,像鸡爪一般坚硬,就连硃砂石土层也能刨开。中药黄连味苦无毒。其药用价值泻火、解毒、清热、消炎、燥湿。今种植面积达到五万亩,单株最重两公斤,命名为中国黄连王。还有漫山遍野的朝天椒,一只只直立向天空,渴望阳光、雨水和雾岚,甚至雷电。

  山歌要听十里远啰喂,爬到高处,那些空旷苍茫才显得出来。在万寿山求远,要么下行到索道下的千峰万岭,要么上行到寿仙楼领悟禅道,穿过一条山顶栈道,才会有些感触。行到寿仙楼,是一处寿星老人的首场,由登云梯、仙人洞、禅道、七层仙楼组成。上坡就是一位拄着拐杖老寿星,手捧仙桃,赐福于所有游客。沿右边上行,要攀着铁索登高,其梯狭窄陡峭,呈近八十度倾斜,必须拉着铁锁链往上行。同路者皆畏惧。这是一条考验胆量与毅力的道路。峰顶是石栈道与檖洞连接的路,石洞就称为仙人洞,里面石筋奇怪地风化了,露出天然的“仙人”二字。攀登者须从七层塔楼下,重新回到高近十九米的寿仙塑像前。

  前方转过弯,就到了男女石柱景区,据说,其名得自万寿山上两根象形石柱。其山之南北两侧,有自然形成的两尊男女石像。走上一条石栈道,近了看,那男石像高额直鼻,大耳阔口,盯着女石柱目不转睛。女石像则面相丰满,身高七十米,背负着柴篓,仿佛羞涩地躲开男石柱贪婪的眼光。再仔细对比两座象形石柱,皆为头缠花筒帕,衣饰明显,与当地土人服饰并无二致。

  过了栈道,转入万寿寨景区内寨范围。我们下到了中寨门,脚步蹬跶,看着艰难登山上坡者好笑。他们反讥说你下了这坡也要登下一坡。我们轻松地下了内寨,以为可以走走山区公路,摆渡车道不让人通过,只好转向前寨攀爬。

  整个景区是女土司秦良玉备战的万寿寨,寨前有缺门、驻马关,山上分前寨、内寨、后寨,规模达到二十万平方米,四周悬崖峭壁,仅一条小路可上,寨内建有旗台、官厅、点将台、练兵场、军营、瞭望台等。

  石柱女土司秦良玉不爱红妆,偏爱铸铜镶的铠甲,手执白蜡杆长枪。

  秦良玉据石柱时,已经是明朝末年了,战乱频仍,因此她有机会参与勤王。即率军驰援于清兵猛攻下难以支持的大明王朝。她的这支兵,历史上称为白杆,就是剥了皮的火棘杆。白杆套着铁矛头,中部铸有倒钩,能杀人也能割马脚。这对马背上生存的清军,是极大的威胁,史书上是用山海关大破清军词句形容的。其英姿飒爽,取敌将首级于万军之中,非寻常女人可为。如同国之巍巍柱石!亦因其战功显赫,秦良玉被崇祯皇帝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召见时赐诗四首以赞,不妨择其一品评:

  胡虏饥餐誓不辞,

  饮将鲜血代胭脂。

  凯歌马上清吟图,

  不是昭君出塞时。

  后人对这赐诗颇有歧义,那是批评皇帝昏瞆的,秦良玉生于一五七四年,崇祯皇帝一六三〇年赐诗时,已经五十六岁了,再怎么地英姿飒爽,也不能比同出塞昭君噻!

  可见昏君怎么都是昏聩颟顸的。

  千野草场

  南方山地,土地少得可怜,舍不得用作牧牛饲羊,号称草场,其实只是高坡那些僻土。半山腰的坡地都开成了水田。高坡实在太远且艰难,无人看管,就宜于放牧了。

  武陵山坡顶平整,称为坝,无人种植庄稼的坝,长了草,就叫作草场。

  千野草场是石柱方斗山顶的一片草坝。

  方斗山是武陵山支脉,与七矅山并立,形成石柱地区两山夹一槽的地形特征。因为是在山脊所形成的,草坝一个接一个,严格说起来像草坡。草地的形状极不规则,都是起伏着,狭长狭长的,间或有大树丛生。千野大概就是千百块草坪的意思罢。那些草地虽小,草却绿得一洼洼的,绿得耀眼而生翠,干脆说,就是一块块碧绿的翡翠。初夏之际,驱车缓缓地行驶在山脊上,有着些许薄雾,在林间和草地上缭绕。但是赶得很快,风住似的,就那么飘得几飘,散了。几乎每块草坪都有露宿者,他们带着精致的帐篷,还有折叠凉椅。虽然雾薄风轻的,晨风用一只巨手,抚摸着草地上的一切,那些芽、那些根、那些啃草的牛羊,还有嗡嗡飞舞的野蜂。千野草场可真美呀!我忆起一首小提琴曲,就叫作《野蜂飞舞》,弓弦是怎么嗡嗡飞扬的,真令人感慨不已呀。山上这些草,隔远了看上去,有些发蓝,宛若春来的长江水,当然那只草叶色流淌。

  我是误听千野为千叶了的,问了好些人,都不晓得为何要称之为千野,似乎并非沃野千里的意思。当地有朋友解说,视野开阔,可至千里。大概是站得高、看得远哩。从这里往南,山群起伏,动辄触及百里千里,正好登高远望。其实应该叫千坪,凡被树、被石头、被人的观感所隔绝了的,就是一片草坪,说成百上千也不为多,反而有数漏了的。

  还有一种大草,就是灌木丛,或者叫作小树。因为结籽红似火焰,山里人称为红籽,学名叫作火棘,蔷薇科植物。这些灌木大多是矮秆,可分枝特别㕵盛,每丛必有数十过百根。不管在石头缝隙,甚至硬在草场中间,脆生生地冒出来,便与草色争辉。草场上最引人遐想的就是火棘了。其如铜枝铁干一般。仲春时节,火棘树开出了雪白碎花儿,被嫩绿的叶片衬得千娇百媚;夏时,火棘树挂出了晶莹的翡翠果,折射了阳光,又变得褐玉般水汪汪的;秋冬来临,火棘果色泽彤红,一树树的红,一树树焰火,摆荡在冰雪地里。要开一两个季节呃。这世界,冰与火相映成趣,便有千千种野性。上百年轮碾过的火棘,也成了枝桠横斜的树了,雪白的火棘花遮掩了所有枝叶,恍惚看过去,是草场里一张张雪白的毡毯。

  可红籽柴棵的枝桠有刺,尖刺很硬,轻易碰触不得。红籽更加像树木一些。另外有一种结果子的灌木叫柳红籽,枝条比较柔软,也开白花,而且没有木刺。

  有刺与无刺就是这两种灌木的区别。

  树是千野草场的又一特色,类型主要为柳杉,据说主要是飞播所造成的。早年飞播的柳杉,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两三人怀抱不过,而且是一簇簇的,倔强地生长在坡顶,像战盔上的簪缨。而且树树间密植,大小基本一致,高也差不太多,完全没有阳光照射进入,树下铺满了针叶。对了,阳光到哪儿去了呢?它们被大树上部枝叶争夺,树干光滑笔直,枝叶集中到了树梢,真是一大奇观。

  所以,千野草场虽没有那么广阔的平坝,属高山浅丘地貌,当地人称为坝子。每一条褶皱上,都串连着无数块草地,旁侧就是树簇,或者象形石。阳光从稀疏树林外照进来,落到松毛丛中,浅浅的,就被外层树拦挡住了,里面长年是阴森森的,连巴茅草也不生长。草地却格外活跃。蚱蜢跳着,草籽悄悄变褐,蛐蟮在土里挖掘食物,野花收紧了花序,旱蛙突然就捉到一只草蜢儿。之后,畜群那么高傲地践踏过来,草地上的一切,都在它们沉重的蹄下屈服了。尽管那些灌木在压弯后,还会反弹,一晃而起,草地不会出声,就让它们为所欲为罢了。这样的草场,并不适宜跑马,倒觉得便于点起篝火,举行月下拜火的仪式。如到县城的夜晚,我们漫步玉带河畔,观赏土家族男女点起堆火,欢跳坝坝儿舞。

  音乐响了起来,山风吹了起来,月亮从山豁口了浮起来,啰儿调也就无拘束地开始歌唱,仔细听听那欢快的歌词:

  杜鹃花开了,布谷鸟叫了。还有溪流、苍松、佛堂、古洞,女杰的足迹在林海奇峰。牛背悠闲的牧郎,含羞带俏的姑娘,吊脚木楼上咂酒香,白发老娘倚门望。白云轻轻地飘荡,鹤群悠悠飞翔,这就是我的故乡。

  这种称为社巴的舞蹈,最典型的动作就是,舞者右脚前伸,扭腰,左手横平,右手竖立,模仿火焰的形状。火是光明的化身。我们都掺和进去,俱为山风吹动,像火焰般摆起来了。

  围着火焰舞蹈,是许多少数民族的至爱,因为崇拜火焰,因为热爱光明,也因为生活着很快乐。

  千野草场上,有万亩森林、万亩火棘,还有万亩石花。喀斯特地貌里精美的石头会开花。当地人称为石芽儿。草里隐藏着犬牙交错的石块,一行行、一列列,是喀斯特地貌的特征。这花不可谓不大。亿万年前,这里地壳动荡,大片的石灰岩被挤出了地面,逐渐掩埋在泥土里,只露出千奇百怪的岩尖。这些石芽儿各具情态,有的像鸭儿戏水,有的像怒狮出林,有的像犀牛望月,有的像白羊打滚。群石中忽然露出一座巨像,正面看一人傲立,侧面看二人对峙,背面看三人成众。还有些石芽,如灰龙,似白虎,像万马奔腾,故不能不惊讶大自然造物之神奇莫测。

  且因为千野草场处于山脊,具有古树、草场、石林的格局,只要走到石林边去,往下打望,就是峰峦起伏的长江沿岸。长江被座座大山裹挟而滚滚东去。悬岩边突有石牛自卧,头颈肩背尾俱全,显得悠闲自在,朝外走几步,就是万丈深渊,极形象地阐释了牧牛如牧人心的哲理。

  石柱县的文友领着我们,到高挑酒旗的店里饮酒,便有人来唱那首喝酒的歌:

  万颗明珠共一瓯,

  王侯到此也低头。

  五龙捧着擎天柱,

  吸尽长江水倒流。

  石柱的酒,好像是用高粱烤制的,不榨不滤,装在瓦罐子里,喝净原酒后,掺上沸水再来喝,直至尽取酒沥,成为白水。山里人称之为咂酒。喝酒的工具,是一支班竹管,喝酒其实是吮酒,如婴儿吮食母亲的乳汁儿。

  千野草场就有一千只母乳。

  翻过瓦屋风景区,踏入一片十余亩宽大的石林,爬上一座山梁眺望,山下云水苍茫。那里就是万里长江第一弯。其形状极似一只大大的蹄印儿,有神牛一步踩在石柱与忠县间,就跨越万里神州,奔到天上去了!

  千野草场难道就是收拢了天上地下的千里风光。

编辑:陈蒙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