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小朋友你们的梦想是什么?”9月14日下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暨中国梦主题场馆内,来自江津区内的鼎山小学、四牌坊小学、江津中学、田家炳中学的20余名师生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师生一起,共同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思政课。
沉浸式学习 中小学师生有了思政课“新体验”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洪冲介绍,该场馆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建设实践教育体系,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平台。场馆突出青年担当、技能报国,旨在通过创新的教学手段和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亲和力和吸引力。
学生参观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暨中国梦主题场馆。
沉浸式VR体验让学生更有身临其境感,更易引发思想共鸣,增强思政教育效果。
当天,从“雄关漫道真如铁”到“人间正道是沧桑”,再到“长风破浪会有时”,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讲解员的带领下,在场的中小学生从一张张历史照片和视频、文字资料里了解到了中华民族追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对于“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有了更加真切的理解。
在VR模拟重走长征路、思政小助手机器人互动、换装模拟等一系列交互式、沉浸式的体验活动中,同学们在课堂上书本中所学习到的思政课知识全都变得立体、生动起来。“原来革命先辈们那时的生活这么不容易!”江津区田家炳中学初二学生田沁灵说,这次参观学习令他更有身临其境之感,更能体会那时候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要倍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更加努力的学习,希望自己未来也能为国家繁荣发展,中华民族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资源共享共建 推进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据悉,在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大背景下,江津区以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工作机制设计、优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协同教学环节、开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优质爱国资源、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科研协作平台、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五个一”为主要抓手,建立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工作架构,打造“资源共享、学科共建、人才共育,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育体系,形成思政课一体化的工作新格局。
其中,由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区内10所大中小学组建成立江津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将在集体备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展示等方面加强一体化协同教学。各成员学校将立足本土红色思政教育资源,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核心主题,共同完成手拉手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比赛、“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教师风采展示类比赛、开辟共同体资源共享专栏、专题培训及特色实践基地研修、“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讨、编写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一体化活页式读本、打造10个爱国主义示范“金课”等10项建设任务,全方位推动共同体建设发展。
大中小学师生共上思政课。
“借助本校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内生动的案例、丰富的资料和互动的教学形式,让大中小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交互式的学习体验,促使思政课教学从‘指尖’直抵‘心间’。”张洪冲介绍,目前,学校已通过“一路三馆七基地”的建设打造,将思政资源覆盖至全校,着力对不同专业不同阶段的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素养、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培育等大思政教育。未来,学校将依托江津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与其他成员学校一道,以资源共建共享共促进,将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向江津区乃至重庆市推广,为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作出积极贡献。
“同学们在情景式的沉浸体验中收获了思想共鸣,我们的思政课教师也从中增强了专业素养。”江津区鼎山小学教导主任邹洪露希望,后续能够借助高校更加系统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带动更多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让他们能够开展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思政课,提高思政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