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乡村振兴在行动 | 武陵山“盖”起“云端花园”
2023年09月28日 15:16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重庆9月28日电(曹妤)“盖”是秀山当地的方言,即高山上的平川。酉水上游支流梅江河与花垣河间分水山岭,海拔1250米,川河盖横亘在千山万壑之中,一改周边凌厉态势,豁然开朗,一马平川。

  近年来,秀山当地利用川河盖良好的高山生态优势,进行旅游开发建设,并成功创建国家4A级风景区,成为武陵旅游的新地标。

  2023年上半年,川河盖接待游客175万人次,同比增长19.77%。生态旅游带来的发展红利,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不断释放。让当地居民500余人吃上了“旅游饭”,土地征租实现户均财产性收入增加90余万元。

  曾经以采煤为生的穷山恶水华丽蜕变成“悬在云端的花园”,川河盖上讲述着武陵山的乡村转型故事。

川河盖风光。新华网发

  以“绿”生“金”挖掘生态富矿

  20世纪50年代,川河盖上流传着这么一句歌谣:“煤炭是条龙,挖也穷拖也穷。拖得打根裤衩穿,挖了就是打灯笼。”

  大自然赐予川河盖富集的煤炭资源,却也让这里蒙上一层消散不去的“尘埃”。

  川河盖有100多座矿山,一年四季,盖上的楠木村都被一层厚厚的煤灰和粉尘所覆盖,是远近闻名的“黑村”,最多的时候,盖上有百分之三十的村民以挖煤为生。

  姚祖谨便是其中一个。1958年,国营川河煤矿公司成立,1992年,23岁的姚祖谨与大多数村民一样下了矿。2004年,姚祖谨当上了矿长,最多的时候手底下有上千人。

  随着资源开采的枯竭,加之煤炭行业的安全性影响,2014年,姚祖谨收到了矿场政策性关闭的消息。

  挖了半辈子煤,如今要转行,不仅是他,连带着矿上的千余名矿工都迷茫了。看着矿友纷纷外出务工,姚祖谨却另有打算:川河盖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蔬菜生长过程中固体溶物易积累,养分含量高,何不利用地理优势种植高山有机蔬菜?

  厂长转行当农民,姚祖谨被自己的大胆吓了一跳。

  天马行空的想法却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姚祖谨当即承包800亩地,种上了白菜、辣椒、黄瓜、四季豆等各种蔬菜。依然是靠山“吃”山,这一次,变得更加可持续。

  “头两年没有产出,蔬菜产量低,却找不到症结所在。”于是姚祖谨找到秀山县的农业主管部门,请教科学的种植方法,一年后,他的蔬菜基地亩产实现了翻倍。

  “我们的蔬菜不仅销往秀山县各大超市,也有重庆主城和湖南湖北等周边区域的蔬菜订单,一年收入达到150万元以上。”姚祖谨介绍。

  如今,在姚祖谨的计划里,蔬菜园基地未来将按照农旅融合的发展路子,让蔬菜基地既要有经济价值,还要发挥观赏价值。让游客玩完了川河盖,再到蔬菜基地享受采摘的乐趣。

  曾经的黑煤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绿宝盆,川河盖上的生活已经“换了人间”。

当地村民建起民宿,吃上“旅游饭”。新华网发

   串“景”成“线”留住游客脚步

  从龙池坝到川河盖景区沿着旅游环线行驶约4公里,拐过一道弯,一片翠绿的水杉林映入眼帘。盛夏未完,林间清风徐来,三五游客在林下乘凉。林间,几幢棕褐色三角式小木屋若隐若现。

  “二十多年前,我在外边打工,每年回家都会种一些水杉,如今树苗成林,我也回来了。”林子的主人叫杨胜友,曾经是楠木村的村干部。多年前,因为生计不得已与妻子远赴福建一家瓷砖厂打工。“那时候村子没有修路,动物的粪便混着煤渣堆在路上,又脏又穷。出去之后,哪里都是干净的,哪哪都好。”

  杨胜友自己也没想到有一天还会回到盖子。

  2014年春节,杨胜友回家探亲,时任涌洞镇党委书记的喻涛找到他,“老杨,你回来吧,川河盖上的煤矿马上要关闭了,盖子上要搞旅游,你当过村干部,又有想法,回来搞农家乐,政府支持你干!”

  川河盖还能干旅游?杨胜友犹豫着,但看着5.5米的水泥路已经铺到了自己家门口,他又觉得有戏。

  最终,2014年7月,杨胜友和妻子揣着多年积蓄踏上了返乡的火车。

  人回来了,心里还在打鼓:盖子上真的能有游客?8月中旬的一天,喻涛带着七八个村干部来到了杨胜友家里,“友哥,让嫂子炒几个菜,今天我们在你这吃。”

  饭后,喻涛往杨胜友手里塞了300元钱,“友哥,从今天起,你这农家乐算是开张了。”

  拿着政府补贴的1.2万元,再加上打工攒下的积蓄,就这样凑齐了3万余元,杨胜友开始摸着石头过河。杨胜友把自己的农家乐生意形容成“滚雪球”,赚一点投一点。

  森林景观、草场花海、露营基地、户外运动基地……川河盖景区的游客越来越多,杨胜友的“雪球”也越滚越大:从最初的6间小木屋,发展成现在的15间;从一天只有一两桌客人到现在旺季每天接待上百人;从原来只有夫妻两个人,到现在的一家十多口人一起经营。

  当年无心插柳的水杉林成了杨胜友致富林。不仅是他,一条20公里的旅游环线让沿线60多户乡亲们都走上了“旅游路”,吃上了“旅游饭”。

数千亩贡米梯田次第铺陈。新华网发

  接“二”连“三”融出链式效应

  每一个来川河盖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

  秋日的一个清晨,在川河盖星空酒店避暑结束的陈先生准备退房,双手大包小包拎着特产。“带点涌洞贡米回去给家人朋友尝尝。”

  涌洞作为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是第一批搭上川河盖乡村旅游发展快车的乡镇,打开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快车“后备箱”,是涌洞的“宝贝”:生态贡米。

  站在川河盖向河坝望去,半云半雾之间,数千亩贡米梯田次第铺陈,蜿蜒绵延如大地的掌纹。

  “‘涌洞贡米’作为全镇特色产业培育的‘重头戏’,在推动产业化发展的同时,还不断规划开发‘旅游+’项目。以河坝村为例,该村自创‘夏秋闻稻香,冬季铺菜花’的千丘田景区,并推出游客稻田捉鱼、稻田农耕文化、打稻坊等观光体验活动,让川河盖景区的文旅影响力赋能农业产业,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涌洞镇党委书记彭应举表示。

  不仅如此,涌洞镇还依托川河盖建成“国家级休闲度假区”,按照产业配景、产品配套思路,把产业空间规划布局为“一盖三带五产业”。

  “一盖”即以星空酒店、精品民宿和乡村旅游接待户、川河村“药王谷”康养基地为主的乡村旅游核心区,带动凉河村、新农村的茶宿和河坝村千丘贡米梯田的民宿发展。

  “三带”即以川河村、新农村、古田村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带。以新农村、凉河村、涌洞村为主的茶叶产业带。以河坝村、古田村、涌洞村为主的梯田贡米产业带。

  “五产业”即以米、药、茶、菜、蜂为五大主导产业。

  目前为止,已打造梯田贡米产业带4000亩、中药材6000亩、茶叶产业6000亩、高山延季节蔬菜1000亩、养殖中蜂2000群。

  如今,行走川河盖,盖上天高云淡、游人悠然;半山春菜花黄、秋稻谷香;盖下千亩茶海、樱花相间。三幅乡村振兴壮美蓝图,正在武陵山间的“云端花园”徐徐展开。

编辑: 刘文静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