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解锁打开城市后巷的N种方式

  新华网重庆10月4日电(曹妤)城市后巷是城市发展的记录者,也是城市的文明和肌理所在。在极具传统属性的建筑群做商业,如何将历史性与现代性相结合,这是每一个城市更新项目都需要解答的难题。

  近年来,重庆市沙坪坝区在城市新与旧的转换过程中,通过挖掘新空间、塑造新场景、培育新业态、注入新元素、展示新形象,“唤醒”沉睡的老街旧巷资源,解锁了打开城市后巷的N种方式。

  开在南开步行街的众谈空间共享茶社。新华网发(姚显荣 摄)

  改造

  释放城市交往功能

  前段时间,南开中学学生家长张女士发现,自己往常接送孩子的路变样了:道路焕然一新,街边绿植随处可见,两侧还开设了不少咖啡、茶室、花店等充满时尚感的小店。

  三峡广场一侧,渝碚路街道南开步行街东起沙正街,西止渝碚路,东西向长度约200米,周边大多为学校住宅区和零乱不齐的低层商业门点。

  如何从周边教育资源入手,避开步行街没有烟道无法开展餐饮经济的现状进行改造提升?

  沙坪坝区渝碚路街道的答案是打造公共空间,释放城市交往功能,让居民游客停下来。

  周晖是一名陪读妈妈,也是共享茶室——众谈空间的创始人,自从7月份入驻步行街以来,她感受到了这里与传统商业区不同的文化氛围。

  “来这边的大都是学生家长,共享茶室为他们提供一个环境相对安静且具有私密性的社交空间。”周晖介绍,不仅是家长,来喝茶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平时还会在茶室举办书法、国画等交流沙龙,小店自开业以来,营业额稳步提升。

  沙坪坝区渝碚路街道宣传委员黄林介绍,南开步行商业街改造从5月开始,9月下旬一期改造基本完成,目前正在筹备二期工程。该项目拟定主题为“书看南开路·后巷慢生活”,打造富有文化气息的高品质的休闲生活区。

  建筑巷一号餐厅。新华网发(沙坪坝街道供图)

  升级

  焕活老街年轻业态

  迈出重庆大学B区中门,一条东西约137米,南北约110米的建设巷成为学生下课后的新去处。

  沙坪坝街道建筑巷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是因年代久远,周边基础设施落后,商家店铺陈旧,一度“无人问津”。

  如何让这片埋没的宝藏地重新焕发生机?2023年,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沙坪坝街道启动建筑巷消费新场景打造:从路面拓宽、环境改造、业态提升、场景更新等方面进行全面提档升级。

  建筑巷一号餐厅是整条街的第一家店铺。这是一家以“街头咖啡+泰餐”为卖店的青年餐厅,餐厅品牌主理人周维维是“90后”,下午4点,还没有到饭点,店里便开始络绎不绝的有顾客点餐。

  作为一名成功孵化过三家餐饮店的老板,周维维对于建筑巷一号有自己的理解,“虽然建筑巷是条老街,但是我们的消费群体以学生为主,从一开始我们的定位就是主打年轻,自店铺装修开始,就通过线下留言墙、线上社群等各种渠道搜集学生意见。”

  仅一个月里,餐厅流水就有近15万元,甚至有许多外地的游客前来打卡,周维维对接下来的运营充满信心。

  “我们致力营造年轻人喜爱、聚集打卡的消费新场景,对沿街31家商铺进行全面改造提档,改造后的建筑巷营造出市民热衷休闲、打卡、消费聚集的时尚新场景,高品质、文艺范儿、青春气、时尚味儿正逐步呈现。”沙坪坝街道党工委书记孙平介绍。

  夜幕降临,后浪广场开始热闹起来。新华网发(磁器口古镇管委会供图)

  创新

  解锁古镇消费场景

  提起重庆的网红打卡地,沙坪坝的名片之一——磁器口古镇排得上号。在这个千年古镇,一股“后浪”正在奔涌而来。

  傍晚时分,从磁器口正街拾级而下,后浪广场上民谣歌手正自弹自唱,歌声绵绵不绝。不远处,陈隅茶铺的茶客伴着婉转的歌声,品着一壶盖碗茶。

  后浪街区是沙坪坝区打造的首个青年友好街区,今年5月1日正式开街。目前,陈隅茶铺、花坞餐酒吧、碰茶(集装箱业态)、包馔夜包子、大器知市正常营业,溪边音乐会已全面恢复,已签约86个商户,未来将增加灯光等夜间氛围,引入烧烤、小火锅等业态。

  实际上,“千年磁器口”变身“时代新磁场”,不止于“后浪”。

  沙坪坝区正按照以文化传承、业态升级为牵引的打造提升思路,推进“古镇十二巷”项目。目前,已确定滋味、境界、后浪、潮起4个主题定位。在郎家巷-临溪巷-温家巷片区针对潮玩消费新场景,打造“后浪-青年时尚聚集地”;在嘉滨巷禹王巷汲水巷片区瞄准在地美食新场景,打造“滋味-市井生活体验地”;在聚森茂和美巷片区突出文艺文创新场景,打造“境界-文化场景沉浸地”;在纤夫巷、盐市巷片区打造“潮起·元气社交融合地”。

  “原来在古镇不止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还有这样一片年轻时尚的潮玩地,让我们外地游客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AB面。”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来磁器口打卡的游客陈先生表示。

编辑:曹妤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