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成都国际古琴艺术节(重庆分会场)在重庆文艺职院举行

10月15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成都国际古琴艺术节走基层公益演出(重庆分会场)在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举行。来自重庆、广州番禺、广东江门三地清如琴馆的古琴演奏家、非遗传承人共聚一堂,以传承古琴非遗文化为主题,呈现了一场唯美典雅的视听盛宴。

中国古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2003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此次公益演出,是一场奏响成渝双城音乐艺术发展的公益性音乐会,由重庆清如古琴、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重庆节日交响乐团有限公司执行,旨在展示巴蜀文化魅力,共同见证和推动古琴艺术的繁荣发展。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向治中致辞。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向治中在致辞中表示,学校积极响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文艺先行战略部署,携手推进非遗保护及传承,让巴渝文化释放出独特魅力。希望通过此次公益演出的举办,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古琴,关注非遗,让这种典雅的艺术形式渗透到大家的生活之中,通过碰撞和交流收获丰富的灵感。

清如古琴理事长史明江讲话。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古琴艺术的发展、传承和普及,得益于我们所有同行的共同努力,走进校园,走进年轻人,可以让我们看到古琴艺术更加光明的明天。”演奏开始前,清如古琴理事长史明江向观众介绍了清如古琴的传承发展历程,他希望这次演出能够给大家带来传统文化的一次良好的感受。此外,演出团队携杨清如先生所传宋琴“心清如水”来到现场,史明江向大家讲解了来自八百年前的古风雅韵。

周玉苹演奏《普庵咒》。

本场古琴音乐会演出团队——清如古琴,由蜀派古琴名家杨清如嫡传弟子方文伟创办,是一个以古琴为核心的纯文化研究和交流平台。现场,三地清如琴馆馆长史明江、周玉苹、吕北平分别以弦歌《渔樵问答》、独奏《普庵咒》、独奏《鸥鹭忘机》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他们指尖流淌出数百年前的古琴意境,口中吟唱出涤荡长空的音符韵律,用强大的艺术表现力让全场观众如痴如醉。同时,演出团队还展示了《储奇门·归梦远》《访子期》《听琴》《醉渔唱晚》等古琴曲目,这些作品保留了传统古琴音乐的精髓,充分展示了古琴艺术独特的魅力。

吕北平演奏《鸥鹭忘机》。

“音乐会的举办,不仅是展现古琴独特魅力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具体举措,更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一次实践。”吕北平表示,作为古琴传承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古琴,是古琴人的光荣使命,他会一如既往地推动古琴艺术交流,弘扬古琴文化。

据悉,2023年成都国际古琴艺术节是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会活动之一,也是中央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类项目,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承办。重庆分会场活动分两场在重庆市渝中区和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举办。

编辑:蒋玲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