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两江四岸”打卡地又有新亮点

十月十六日,南岸区开埠遗址公园,市民在阳光阳台拍照。见习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这个视野,绝!”

  10月15日,重庆阳光灿烂。山东游客孟小波站在重庆开埠遗址公园的城市阳台上放眼望去,长江波光粼粼,东水门大桥飞架两岸,对岸湖广会馆灰瓦黄墙尽收眼底。

  这处城市阳台位于南滨路马鞍山片区半山腰,总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正是重庆开埠遗址公园高度最宜人、视野最开阔的观景位置。

  曾经,这里是一条公路,车来车往。如今,重庆把这个“黄金位置”打造成供游客和市民观赏“两江四岸”美景的公共区域。重庆开埠遗址公园城市阳台自9月28日开放以来,人气持续火热。

  连日来,记者打探发现,在“两江四岸”的多个“打卡地”,这种从规划层面优化提升城市空间、方便游客和市民的小改变比比皆是。

  公路加“盖”

  城市阳台也是休闲和停车空间

  “重庆开埠遗址公园在规划之初,就兼顾了历史底蕴、城市建筑景观和公共空间的需求。”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分院副院长方钱江说,重庆开埠遗址公园定位为“两江四岸”区域中,从南岸区眺望渝中区的“看台”,城市阳台因此而生。

  他介绍,重庆开埠遗址公园所在的马鞍山片区原本是一个高差72米的完整山坡,随着城市建设日益发展,一条公路从山腰位置横穿而过,串联起公园两侧的多个小区。

  从交通角度来说,为了便民,这条路要保留。但从公园打造的角度来看,一条路横穿山腰,既不美观也不方便游客游览。为此,南岸区活用空间,在这条公路上加盖了一个三层平台。

  记者看到,平台的第一层被打造为休闲运动区,设有滑板运动设施和公共休息区;第二层则是停车场;第三层就是城市阳台。三层之间,游客和市民既可以步行,也可以乘电梯,方便又舒适。

  公园运营方负责人表示,从山脚到山顶的立德乐洋行旧址群等8处文物保护建筑、2栋优秀历史建筑和改造复建后的7栋老旧建筑都借助城市阳台串联起来,游览动线更加人性化。

  洪崖洞做足“绣花功夫”

  观景人行道宽度增加120%

  同样变得人性化的,还有“两江四岸”另一打卡地——洪崖洞民俗风貌区。

  今年中秋国庆长假前,不少市民发现,嘉滨路洪崖洞段的人行道变宽了。“比以前至少加宽了一倍!”附近的老居民张春亮说。

  原来,在不新增任何空间的情况下,嘉滨路洪崖洞段人行道从原有的2.5米拓宽到了5.5米,增幅达到120%。

  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人行道拓宽是如何做到的?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段增宽的空间,是考虑到游客的切实需求,从车道“要”来的。

  近年来,洪崖洞人气越来越旺,但观景的步行空间不足,游客时常“打挤”,既不舒适也不安全。

  今年6月起,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会同渝中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重新对嘉滨路洪崖洞段的人行空间进行梳理规划,最终决定缩减部分车道宽度、增加人行道宽度。

  人行道加宽之举,赢来如潮“点赞”。数据显示,中秋国庆长假期间,洪崖洞接待游客87.8万人次。渝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嘉滨路洪崖洞段人行道拓宽后,游客体验感很好,也能更好地进行安全管理,一举两得。

  新增人行入口、停车场

  更多细节提升游客幸福感

  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重庆正用小切口、小改造来优化提升“两江四岸”区域内的城市空间品质,使游客和市民幸福感更强,城市也因此更有温度。

  今年中秋国庆长假,磁器口推出了以市井生活体验地为特色的“滋味”片区,包括汲水巷、禹王巷、嘉滨巷等区域。沙坪坝区特意在磁器口步行街的一个出入口,用醒目的黑色和红色设计路牌,标识出汲水巷所在位置。这样一来,游客走出磁器口轨道站沿步行街下行,便能通过这个出入口直接进入“滋味”片区,而不必像过去那样绕行磁器口主街。

  沙坪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强调规划引领,从小微处着手,梳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人行空间系统,挖掘新空间,塑造新场景,将让更多老街巷焕发新活力。

  而在两江新区的“两江四岸”打卡地金海湾公园,一批停车场正在加紧施工,预计年内就能投用。

  两江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金海湾公园沿线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布局了14个停车场用地;已启动建设的4个停车场中,3个在今年内将建成,预计可提供500个以上停车位。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层面的改变要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关键在于真正了解游客和市民的需要,“发力”要准确。该局将继续高质量推进“两江四岸”整体提升,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打造高品质城市幸福美好生活新空间。

编辑: 陈雨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