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这里有一方怀旧小天地 守护认知障碍老人的记忆

  图为照护师正在教老人辨认老电器,恢复记忆。记者 张莎 摄\视觉重庆

  健忘、易怒、无法与人正常交流……家里老人的一些“糊涂”表现,其实很有可能是“认知障碍症”的症状。10月18日,重庆日报美好生活热线记者走进江津区双福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探访全市首个“嵌入式”认知障碍老人照护专区。

  安全第一

  电梯包装成图书架

  认知障碍,俗称“老年痴呆”,所谓“嵌入式”,即让认知障碍老人在离家不远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既离家近,方便儿女探视,又能接受专业照护。

  双福街道这个认知障碍老人照护专区位于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3楼,设有30张床位,现已入住12位认知障碍老人。

  一出电梯,记者发现电梯间被包装成一个大图书架,不仔细寻找难以发现电梯按钮。

  “这就是认知障碍照护专区与普通休养区的不同之处了,这里必须是安全、独立的,否则认知障碍老人可能会因为情绪不稳定等原因打扰到其他休养老人。”双福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主任何小松介绍。

  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分为休息区域和活动区域,休息区域已是细节满满——走廊分春夏秋冬被粉刷成绿色、粉色、金色、蓝色四种颜色,方便老人记住自己的房间。

  记者留意到,老人房门上贴着“裁缝室”“石子坪”等字样,原来,这是老人们年轻时的工作环境和居住地。走进房间,布置各不相同,有老人的床头贴着蝴蝶画,有的床上放着红色枕头……这一切都是为了增强他们的记忆力,舒缓他们的情绪。

  非药物疗愈

  老物件唤起老人旧日记忆

  走进活动区域,扑面而来的是一阵阵浓浓的怀旧风——老车站、供销社柜台、老电影院……墙上贴满黑白照片和老电影海报,路上摆着石磨、自行车、洗脸盆、收音机、电视机、缝纫机等老物件……将老人们带回“过去的美好时光”。

  “很多认知障碍老人只记得过去的事情,所以我们把老物件都搬了过来,就是采取一种回忆疗法,帮助他们加强对过往的记忆,在熟悉的环境得到照护。”何小松表示。

  “赖婆婆,这些都是‘三转一响’,你认识不?”照护师简国琴正陪着83岁的赖永新老人,教她认电器。“我认识,我原来还会踩这个缝纫机。”老人骄傲地回答。

  简国琴说,照护认知障碍老人与照护其他老人不同,他们更像个孩子,需要更多的专业素养和耐心。因此,这个专区对护理员和照护师的要求更高,她们除了接受基本护理培训,还要学习认知障碍症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方法。

  目前,专区主要采取非药物治疗法,即场景疗愈、音乐记忆疗法、手工疗法、智力锻炼,主打一个守护记忆,锻炼老人脑部的反应能力,让他们病情严重的程度再慢一点,生活质量再高一些。

  就近探望

  家属不再苦苦支撑

  认知障碍是不可逆的,而最痛苦的可能不是患病老人,而是24小时无休止看护和照顾的家人。

  在活动区域,55岁的市民刘荣忠正陪妈妈王秀珍做游戏。每被表扬一次,老人就会欢喜拍手,不时转头和儿子相视一笑。

  刘荣忠说,妈妈在三年前开始记忆衰退,渐渐不认识人。尽管三兄妹轮流照顾,仍压力巨大,还曾经发生过老人走失事件。“妈妈被困时间里,而我们家属是被困照护里。”

  获悉双福街道开设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后,刘荣忠三兄妹来考察咨询了几次,决定把妈妈送来接受专业照护。

  “这里一个月收费3000多元,我们能承受。妈妈还参加了生日会、时装秀、情景剧,天气好时护工带去逛公园、逛商场,她现在好些了,偶尔能认出我来。”刘荣忠觉得,妈妈是来对了。

  “每位认知障碍老人背后,都有一群精疲力尽的家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认知障碍已经成为困扰家庭和社会的问题。”江津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认知障碍照护难题,他们借鉴上海经验,出台《江津区认知障碍老人照料床位试点建设方案》,投入15万元在双福街道设立“嵌入式”认知障碍照护专区。目前效果良好,已有区外老人慕名而来。

编辑: 陶玉莲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