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023重庆市科协年会举行 院士专家与中学生分享“逐梦”故事

  图为2023重庆市科协年会院士专家与中学生对话专项活动现场。新华网发

  新华网重庆11月3日电(陶玉莲)“请问老师们在科研道路上,持续保持热情的驱动力是什么呢?”“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会给自己设定目标吗?”11月3日,2023重庆市科协年会举行,在院士专家与中学生对话专项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地球物理学家、工程管理学家何继善,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夏庆友,中国船舶集团风电学科带头人韩花丽三位科学家与中学生展开了一场近距离的科学对话,分享了他们的“逐梦”故事。

  活动共设置主题分享、沙龙对话、现场提问等环节。在主题分享环节,三位科学家围绕“我的科学观”“我的科学路”两个话题,分享自己对科学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作用的观点,以及自己与科学结缘的故事。

  “我从事的是地球物理工作,任务就是为地球‘把脉’。”何继善院士分享了自己颠沛流离的少年时代及科学路上刻苦求学的经历,“我深知接受教育的机会来之不易。大学时刻苦、有效地学习,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大学担任教师和从事科学研究,而后随着祖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夏庆友教授分享了自己与蚕桑结缘的故事,“在纯正的农村长大,十分亲近自然”,养蚕过程中适时眠除、提青分批、眠中管理、适时饷食,这些童年的记忆已经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工作后带领团队担负着发展科学、革新技术、振兴产业、弘扬文化的责任,“养蚕是中国传统工艺,希望能借助文化优势,打造一条包含科学、技术、产业、文化的新‘丝绸之路’”。

  韩花丽博士则科普了风力发电,并讲述了从组建团队到不断探索最终自主开发的经历。“中船海装(中船海装风电有限公司)因风而生、追风而行,让一台台‘海装造’风机挺立于高山大海、戈壁草原,把大自然的风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用绿色能源点亮了万家灯火。”

  来自巴南区的三位科学少年代表也分享了自己与科学的故事。清华中学的张京晶从雨后探究一滴水珠的滴落状态到求证自己的猜想。他说,目前我们探索的科学仅仅展露了它的冰山一角,寰宇之中还留有太多的可能性等待着我们深度发掘利用;重庆市实验中学校的贺耀龙想要做一个用于自行车座椅的智能升降装置;巴南区龙洲湾初级中学校的李家乐从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发现了科学的奥妙。

编辑: 陶玉莲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