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区柏梓镇的万亩柠檬基地内,柠檬挂满枝头。新华网发(王华侨 摄)
新华网重庆11月10日电(韩梦霖)11月10日,在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贯彻二十大 建设新重庆”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上,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刘贵忠介绍,今年以来,重庆市大力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四千行动”。前三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29.67亿元、同比增长4.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68元、同比增长7.1%,增速比城镇居民增速高3.1个百分点。
据刘贵忠介绍,在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中,重庆坚持高标准投入、高质量建设、高效益产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今年确定的200万亩改造任务已完成156万亩,剩下的44万亩正在顺利推进,力争到2027年,改造提升达到“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标准的农田1000万亩。
刘贵忠表示,重庆立体气候明显,农业品种资源丰富,做好“土特产”文章大有可为。“我们实施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抓,力争到2027年形成5000亿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为此,重庆着力壮大龙头企业,引进一批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领军型和骨干型“链主”企业,加快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着力延伸加工产业链条,做强做优七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全链条融合发展;着力加强加工园区建设,争创一批国家级重点产业园区,建设一批市级示范园区,培育一批区县特色加工园区。同时,全力打造要素成本低、政策支撑强、物流配送快、市场活力足、企业服务优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出台支持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黄金十条政策”。
重庆还积极实施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通过培育做大乡村民宿经济、生态康养经济、后备箱经济和民俗文化经济,深入打造“渝创兴农”等服务品牌、创建“巴渝工匠”乡村驿站、打造乡土技能人才品牌、培育地方劳务品牌、建设就业帮扶车间,以及深化拓展“三变”改革和“三社”融合发展、启动强村富民综合改革等措施,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刘贵忠介绍,重庆还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实施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示范创建行动,率先出台创建标准,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桃花源”。今年将示范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07个,到2027年,建成1000个,其余村同步开展建设,力争到2035年全部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