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升又解压 夜校“圈粉”年轻人

  

江北区观音桥街道九街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青年夜校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受访者供图)

  青年夜校概况>>>

  课程

  书法、打击乐、剪纸、摄影、戏剧、雕塑、插花等

  时长

  从4课时到10课时不等,每节课1小时

  收费

  免费或一节课50元

  教师

  社工、志愿者或品牌主理人、认证导师、产品顾问等

  江北区观音桥街道的青年夜校火了!他们开发的“潮音乐、潮非遗、潮手工”等形式多样的青年夜校课程,吸引了众多年轻人。

  “我们一门课程原计划只招收16名学员,结果来了30多人。”青年夜校负责人之一、观音桥街道办工作人员张宇思说,目前,该青年夜校的学员已超过200人,学员大多是年龄在20—35岁的“上班族”。而这样的青年夜校,在重庆并非个例。

  当代年轻人为啥抢着上夜校?近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青年夜校的课程既满足了青年们“自我提升”“解压”“社交”等成长需求,又弘扬了正能量、推进了文化艺术的普及,还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夜校成为了成年人的“少年宫”。

  现象

  青年夜校“遍地开花”

  多个课程报名“秒空”

  “下周我们还要开设新的课程,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张宇思说,考虑到周边年轻人多,今年8月,街道办开始谋划筹办青年夜校,以满足年轻人的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艺术普及。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观音桥青年夜校就火了。目前,该青年夜校共有九街、北仓两个校区,开设了DJ计划、民谣打击乐、调酒、非遗剪纸、硬笔行书等近20门课程,学员从最初的15人增加到200多人。面对学员们的热情,观音桥街道办正筹备在洋河、北国风光增设2个校区。

  “我们的课程都是免费的,主要是为了方便周围居民,给他们提供一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张宇思介绍,这些课程从4课时到10课时不等,每节课1小时,授课老师多为社工、志愿者。

  今年10月,由私人发起成立的合作村青年国际社区夜校(简称合作村夜校)也在江北区开课。目前,该夜校总课程数已达到27门,上课时间是每晚7点左右,课程涵盖摄影,戏剧、音乐、舞蹈、英语、计算机、书法、诗词、绘画、雕塑、插花等。一节课一小时,收费50元。

  合作村夜校校长王朝介绍,授课老师既有“海归”,也有专业院校高材生,还有品牌主理人、认证导师、产品顾问等。“夜校并没有太多盈利,只是收取报名费的30%用于搭建平台和基础服务工作,剩下的是老师们的工资。”王朝说。

  事实上,“夜校风”已吹遍了重庆。记者了解到,重庆多地都开设了青年夜校,一般多由区(县)文化馆、少年宫、社工服务中心等承办,也有市民自发和企业主办的,大部分以公益培训为主。

  如南川区开办了“七点半青春夜校”,每周四晚开课,报名人数日益增多。丰都县文化馆于2015年开办了“巾帼夜校”,最初主要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女职工群体,如今已在全县30个镇乡(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建立分校,上课的多是年轻人。丰都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很多课程一开放报名就被‘秒空’”。

  究因

  氛围轻松、性价比高

  成年人的“少年宫”

  11月20日晚,合作村夜校的平面设计课堂被安排在一个叫茶馆青年的房间里,模仿老茶馆环境而打造的竹椅木桌,打破了传统教室的拘谨,学员们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零零散散坐在房间的各个角落,仿佛置身于一场愉快的茶馆谈话。

  “这样的课堂很轻松。”学员刘思说,在忙碌一天后,能用放松的心情进行学习,是很愉快的一件事,没有竞争也没有考核。

  海燕是合作村夜校书法课的一名学员。作为一名程序员,她平时的工作很忙,青年夜校的书法课是她“解压”的好渠道,“不同于培训机构的刻板化、功利化,夜校老师教得专业、认真,又有兴趣相投的同学一起学习成长,这让成年后的学习多了一份轻松从容。”

  区别于20世纪80年代的那波夜校潮,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年轻人都看中“氛围轻松”这一要素,此外,收获多、性价比高也是青年夜校火爆的主要原因。

  张德豪就参加了DJ计划和硬笔行书两门课程。“DJ课程满足了我对新潮事物的好奇,硬笔行书则更新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他说。

  “一开始看到夜校,我以为上的是专业技术课程,没想到居然是以成人兴趣班形式开设的,如同成年人的‘少年宫’。”江北鲤鱼池合作村夜校学员苏文颖说,夜校不仅请了她很喜欢的一位音乐课老师授课,关键是性价比很高,50元一节课的收费,大大降低了学习成本。

  “夜校的存在未必要学到某种东西,更多的是对生活边界的拓宽,打造一个人除了工作和家之外的第三空间。”合作村夜校表演课老师周阿奋说。

  声音

  长久办好夜校

  需多方协同发力

  “夜校热的背后,既是城市文化服务与社区教育创新的不断突破,更是各地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可达性和实用性的体现,也强烈地反映出当代年轻人对知识、技能的渴求。”四川美术学院美育学院副院长徐静君说,随着青年夜校规模的扩大,师资的专业程度、价值观导向、课程的质量,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什么样的“老师”可以成为夜校授课教师?在开班授课上,如何保证授课质量和内容品质?在教学环境上,如何保证位置便民、环境优良,能吸纳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在徐静君看来,这些都需要相关的标准或者政策作参考,“夜校要长长久久、越办越好,离不开多方协同发力。”

  她还提出,在满足城市青年上夜校的同时,也应该大力关注乡村青年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夜校课程,做到城乡统筹、一体推进。同时,青年夜校在将美育教育功能发挥到最大化过程中,也可以作为推广普及、延展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之一。

  “现在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件事里来。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变成老师,每个人也都可以变成学生,这是一种‘大学校’的概念。”王朝说,重庆应该有更多的夜校,让更多的市民来体验,让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编辑: 陈雨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