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11·27”烈士后人观看《最后58天》 捐优待证明书

  “舅舅是在我妈妈结婚那天,帮妈妈去接客人时被特务抓走的。从此以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他。”今天是“11·27”烈士殉难74周年的日子,陈贻烈士的侄女李钟琪向重庆日报记者讲述了舅舅当年被捕时的情形。

  当天,李钟琪家的10位亲属分别从成都、南充、阆中赶到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祭扫,并在渝中区曾家岩书院观看了免费放映的“重庆造”电影《最后58天》。

  观影结束后,陈贻烈士的继子陈阳和侄女李钟琪,代表全家将收藏多年的《重庆市人民政府烈属优待证明书》,及一本《如此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蒋美特务重庆大屠杀之血录》,捐赠给了曾家岩书院。

  忠实记录重庆解放前牺牲的英雄群体

  “《最后58天》让我们看到了重庆解放前牺牲在歌乐山上的英雄群体的故事。他们朴实的话语、无畏的追求,让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当年父亲他们所经历的血与火的斗争。”陈阳说。

  最让陈阳及家人们感动的是,电影忠实记录下的每一个细节。

  “那个在监狱中送信的角色,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当年他和妈妈就是通过这个人,为舅舅他们送去家书和鱼肝油。”李钟琪说,“那时,舅舅托人带信给我妈妈,说狱友们因为缺乏营养,经常患病。因此,希望他们能买些鱼肝油带入狱中。爸爸为此跑遍了当时的重庆城。”《最后58天》制片人吕真介绍,这个在电影里出现的送信送物的“龙茂发”,便是现实中冒死为监狱中的革命者们送信的看守黄茂才。

  “我还记得,爸爸说过,黄茂才曾经还提醒过在狱中看信的舅舅,一定要偷偷躲起来看,不要连累家人。也可能就是这个缘故,让舅舅更加警醒,这些家书没有一封留存下来。”李钟琪说。

  让更多人了解“11·27”烈士故事

  《最后58天》忠实记录了大量烈士的故事,这些真实的细节,让陈贻的后人们数度哽咽。

  “我很欣慰地看到,这么多年后,还有如此多的老百姓记得父亲他们的付出。也很感激电影《最后58天》,它让更多的子子孙孙,永远记得为了我们幸福生活而付出生命的烈士们。”陈阳说。

  让陈阳印象最深刻的,是电影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挺进大西南,解放重庆的那一幕,“当时歌乐山已经能听到解放重庆的隆隆炮声了。就在这样充满希望的时刻,罪恶的枪声也在歌乐山上响起,父亲他们牺牲在了曙光即将抵达之时。”

  陈阳说,看到这段画面,他眼睛里的热泪再也忍不住了,“我仿佛就站在父亲面前,经历着他曾经经历过的一切,这让我与父亲之间的距离,又近了许多。”

  吕真说,为了真实还原当年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剧组在拍摄前,翻阅了无数史料和口述记载,“《最后58天》更像是一个半纪实的电影。愿我们的记录,能让英烈们的故事代代相传,让红色的革命基因融入新的时代,告慰先烈英灵。”

  新闻多一点>>>

  陈贻,字杰文,学名陈恩炯,化名陈高祥,男,四川阆中人,1922年出生。1939年9月中旬,陈贻只身来到了重庆,积极参加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1949年2月15日下午,陈贻在重庆胜利大厦被捕,关押在渣滓洞监狱。陈贻在敌人多次审讯中大义凛然,不仅未暴露自己的身份,更未出卖同志。1949年11月27日,时年27岁的陈贻殉难于重庆渣滓洞监狱。

编辑: 王龙博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