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健康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康素养的重要内容。自2000年起,重庆市渝中区计生协紧密结合区域实际,借助国际合作项目的推动,积极探索,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优化,形成了“基地支撑、项目推动、专业赋能、资源整合”的工作思路和青春健康教育“1+3”工作模式。
始建于2012年,并在2020年投入300万元进行重新装修的渝中区青春健康教育基地,是专门为青少年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提供宣传和服务的阵地,设置有培训互动区、咨询室、宣泄室、心理测评室等功能区。据了解,基地先后获得全国首批青春健康教育基地、重庆市青少年关爱基地等称号。
目前,教育基地已累计开展各类活动4046次,参与人次数19.68万人,对全区46所中小学实现全覆盖。
“我区成立了联合工作领导小组,在促进资源整合和共享,指导工作的整体实施;项目经费保障;将青春健康教育纳入教学大纲,组织学生定期到基地开展活动等方面,区政府妇儿工委、区卫生健康委、区计生协、区教委、区妇联、团区委等部门都明确了职责,协同推进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渝中区计生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计生协还积极参与到政法系统关于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违法犯罪行为的“莎姐守未”工作中,利用基地资源积极开展对心理困境学生的评估帮扶、转介干预和治疗。
截至目前,由渝中区计生协牵头自主开发编制的青春护航小学、初中、高中系列教材,累积印刷发放上10万册。而2021年自主开发了《青春大揭秘》《青春调色板》两个教案的AR系统,更是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互动性。据了解,培训形式采取校内校外结合互补。校内以学校为阵地,由经过培训的青春健康在校师资按照学校教学计划开展课程。校外教育以基地为阵地,每周一至周四下午向学校开放,提供18个不同主题,菜单式供学校选择。每年暑假还连续开展了3-10期为期2天的“青春护航”夏令营活动。
成立项目技术专家组,由市、区妇幼保健、精神卫生、营养学等各领域专家26人组成专家组,为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师资培训、咨询服务;组建专业主持人队伍,从区妇幼保健院和中小学中选择有能力、有热情的老师通过国家、市、区级相关培训,成为专业主持人骨干力量;发挥学生志愿者作用,计生协与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的研究生志愿者团队“水滴之声”达成长期合作,定期在青春健康教育基地开展团体辅导。
据渝中区计生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渝中区计生协将在青春健康教育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健康中国行动国家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要求,在目标设置、教学方式、内容拓展上更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性,更加符合青少年的需求;进一步关注少年儿童青春期综合问题,与教育部门联手打造学生成长中心,探索“数字青春健康教育基地”建设,继续在未成年人健康知识普及、自我保护、社会兜底、医疗转介、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发挥积极作用。(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