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在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读懂新重庆的人才经

  新华网重庆12月18日电(邵以南)走进一场盛会,见证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12月17日,为期两天的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以下简称“国才会”)落下帷幕。大会以“才聚新重庆·共创新未来”为主题,聚焦当地“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邀请中国侨联、欧美同学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等10余家国内外组织机构共同办会。除开闭幕式外,举办13场“会、展、赛、引”活动,搭建集交流研讨、智慧碰撞、项目对接于一体的交流合作平台。

  “能够明显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才看好重庆、选择重庆、扎根重庆、建功重庆。”不少与会嘉宾表示,这得益于重庆爱才、敬才的氛围,聚才、留才的实招。

  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当下,重庆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加快建设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聚力营造最优人才生态。截至目前,重庆人才资源总量已突破630万人;建成全国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科创平台达到105个;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突破7500家、5.6万家。

  如今的重庆,八方人才奔涌而来,人才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巴渝大地正成为群英荟萃之地、人才创新热土。

12月16日至17日,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新华网 耿俊宇 摄

  打开“产才融合”新局面

  国才会期间,举办了全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才融合发展、新材料产业国际人才合作、海内外博士离岸创新创业项目洽谈、世界名校“侨”重庆、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等8场国际性赛事、专场活动,占大会主体活动数量一半以上。

  “通过突出国际视野、链接国际资源,为重庆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黎勇表示。

  在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是新一轮“制造强市”建设的中流砥柱,必然也是打开“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新局面的主阵地。

  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决赛上,来自赛力斯汽车的项目团队带来《基于5G+智能化无人作业的汽车零部件集装箱立体库的实践与应用》项目,有效解决了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问题。“大赛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希望借此让项目得以更好地应用和推广。”参赛工程师张玉成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认为,如今,任何单一学科知识体系均无法再满足未来汽车行业的知识技能需求。“以车辆工程为主干知识体系的多学科复合型人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放眼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崛起背后,无不以材料领域的突破为先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张联盟表示,重庆确立了先进材料产业“万亿级”目标,将形成产业变革、人才聚集的新风口。

  本次大会期间,一份价值2.21亿元的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名单对外公布。这是重庆向全市各行业领域重点企业征集技术创新需求,由企业出资形成的28个产业项目。

  “以广发‘英雄帖’的方式诚邀天下人才,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重庆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重庆市科技局副局长许志鹏表示。

  聚力营造最优人才生态

  今年,重庆首次举办“万名青年人才重庆行”活动,组织与重庆有“地缘、业缘、学缘、亲缘、商缘”的人才走进企业、高校、院所、园区,定向邀请1000名博士来渝。

  紧扣发展所需,重庆人才生态“加速度”迭代,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渝创新创业。本次大会期间,设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的重庆人才创新创业成果展、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展、人才招聘及推介展,集中呈现了这一趋势。

  位于两江协同创新区的明月湖科创园,落户了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50家研发机构,集聚创新人才3000余人、院士团队25个、研发平台140余个,累计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5家、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16家。

  本次大会期间,“创业中华·重庆侨创中心”也正式落地两江协同创新区,将整合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和侨联组织优势,推动打造侨界人才创业梦想地、侨界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

  近年来,重庆积极打造“3+X”市域人才发展试验区。“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3个核心区域,集聚各类研发平台超过850家,约占全市一半。同时,支持区县依托科技园、产业园,建设若干个各具特色的人才集聚地。”重庆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肖锋表示。

  瞄准“惠才有感”,重庆健全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系统梳理人才创新创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需求,构建人才引进、研发设计、成果转化、创业成长、生活保障5大类服务场景,整合各类政务服务50余项;组建4538人的“专员+联络员”人才服务队伍,为人才提供一对一服务;“渝才荟”人才工作数字化平台,通过“智慧人社”大数据为人才赋码,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实现“一码在手、服务无忧”。

  下一步,重庆将持续聚焦“引、育、留、用、转”等关键环节,让各类人才和企业感受到更多“重庆温度”,安心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编辑: 邵以南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