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计划生育协会以综合改革为统领,以“六项重点任务”为抓手,助力健康中国重庆行动,有力推动计生协会改革创新发展,推动新时代计生协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计划生育协会及各区县计生协会嘉宾以重庆计生协会事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为主线,围绕改革创新举措、亮点经验成效开展深度交流。
问:改革者进,创新者强。重庆市计生协会如何适应新形势,推动计生事业改革创新发展?各区县计生协会又有哪些经验做法?
重庆市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冉茂盛:近年来,重庆市计生协会全力推进计生协改革转型,思路有创新、工作有亮点、服务有品牌,以“理念之变”“格局之变”“服务之变”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积极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一是破解难题促进“机制优”。坚持上下联动,各区县均建立起群团改革联席会议或专题会议制度,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将区县计生协会改革推进情况纳入区县党建带群建考核内容。各区县群团改革有序推进,全市各区县计生协会中,有37个列入群团序列管理,36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33个出台改革方案,大足、开州、荣昌等区县计生协会设立党组,14个区县纳入财政一级预算管理,所有区县将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
二是培育力量促进“队伍优”。根据职能调整需要,积极争取增加区县级专职干部编制数量,由159名增加至198名;乡镇、村社均落实兼职人员从事计生协会工作;每个村、社区组建会员小组,均培育骨干会员10名以上。截至目前,全市会员总数226.3万人,志愿者15.8万人,会员小组6.3万个,会员之家4.07万个,文化社团3584个;建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县、乡、基层四级组织网络和“会员小组、会员之家、文化社团”三级活动网络。创建国家级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示范点4个、市级示范点3 个、区县示范点 13个,吸纳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员7万余名,有效开展各类宣传、便民服务活动。
三是规范建设促进“阵地优”。推动基层计生协会规范化建设,按照“四统一”要求,建设“会员之家”;积极推进共建共享,强化“会员之家”“爱心讲堂”与社区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的融合,努力构建活动经常、多方满意的服务体系。全市建成“暖心家园”150个,其中国家级“暖心家园”项目点15个,为经常性开展计生特殊家庭集体庆生、健康讲座、心理沙龙、节日慰问等活动提供阵地保障。指导基层计生协会普遍开展“示范村(居)创建活动”,创新群众自治模式和路径,维护计生家庭合法权益。
四是围绕健康促进“服务优”。扎实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服务。每年元旦、春节、“5.29会员活动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开展系列宣传服务活动3万余场,516万人次参与;全覆盖走访慰问计生特殊家庭。做实计生特殊家庭关爱扶助。全面推行计生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组织定期沟通交流。围绕精神、生活、养老、就医等需求,深入开展暖心行动。计生特殊家庭住院护理保险实现全覆盖。提升优生优育指导服务。在铜梁、江北、垫江、沙坪坝等区县实施“向日葵亲子小屋”“优生优育指导中心”等项目。在全市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强化“青春健康”工作品牌建设,组建市级师资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推动青春健康教育进校园、进社区,常态化开展巡回讲座1765场(次),受益学生95万余人。持续开展家庭健康主题活动。组建196人的市级师资、1633人的乡镇级管理员、22104人的村级基层指导员队伍。开展家庭健康主题活动3172场次,发放家庭健康干预工具56万份、宣传品238万份,群众参与295万人次,推广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璧山区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小红:一是加强计生协会组织机构建设。2014年,璧山撤县设区,将计生协会由原来的正科级单位新设立为正处级群团组织,独立一级预算单位。2016年12月,在全区群团改革中,区委办印发了《重庆市璧山区计划生育协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明确了协会机构设置及配备人员额度。璧山区现有街镇计生协会15个,村社区计生协会194个,均建立了协会组织。
二是建立保障机制。为确保计生协会工作顺利开展,区委常委会和区政府常务会重新修订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的意见》和《璧山区生育关怀扶助资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意见》明确,各级各部门要为计生协开展工作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区、镇街要将计生协正常工作经费、项目工作经费等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三是规范换届流程。2022年10月,璧山区正式启动镇街、村居计生协换届选举工作。同时,为指导基层计生协开展换届选举工作,印发了《璧山区基层计划生育协会换届选举工作指导手册》,确保基层计生协换届选举工作能完满完成。2023年2月,镇街、村居计生协会完成换届选举。2023年9月27日,璧山区计划生育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璧山区计生协会第八届理事会。
开州区计生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杨庆友:2020年5月,开州区计生协会被中国计生协确定为“第二批地方计生协综合改革试点”单位。6月,开州区委办印发《重庆市开州区计划生育协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人、财、物、机制等20项具体改革任务。一年过去,开州区计生协全面完成了入序参公、机构升格、扩编增室、设立党组、晋升为财政一级预算单位等重大改革,镇乡街道、村社区全面建立健全了计生协组织网络体系。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2020年10月,开州区计生协会党组设立;11月,开州区计生协机关支部成立。开州区委把计生协会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内容,以制度建设促进计生协会改革发展。
二是深化改革创新。通过改革试点推进,重新出台区计生协会“三定方案”,实现“扩编增室”、晋升为一级预算单位。2021年10月,参加全国计生协改革工作会议,开州区计生协会在党的建设、组织建设、改革方案出台等方面位于综合改革试点市区前列,做法获中国计生协会通报表扬。
三是规范基层建设。2021年11月,印发乡、村计生协会换届工作方案,全面加强乡、村计生协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按照标识、标准、制度、服务模式“四统一”的要求,规范建设基层计生协会“会员之家”。按照“四个规范化”标准,进一步健全三级计生协会学习培训、服务群众、评比表彰等工作机制,形成“议事有规则、管理有规范、人员有职责、活动有要求”的制度体系。
问:加强青春健康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一环,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抓手。在重庆市计生协会的指导下,各区县计生协如何推动青春健康教育工作?
渝中区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文艳:渝中区计生协会多年来不断推动工作迭代升级,在青少年健康水平提高、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预防和解决青春期心理问题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夯实服务阵地。2012年建立渝中区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专门为青少年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供宣传和服务,2020年进行重装升级,设置培训互动区、咨询室、宣泄室、心理测评室等功能区。基地先后承接了美国帕斯适宜卫生科技组织的“青春健康”“男青年性别平等与健康”项目和联合国人口基金项目,为全区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的知识讲座、模拟体验、心理评估、心理咨询以及团辅活动。基地获得中国计生协会首批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重庆市青少年关爱基地等称号。
升级校内外课程更新机制。渝中区计生协会牵头自主开发编制青春护航小学、初中、高中系列教材。2021年自主开发《青春大揭秘》《青春调色板》两个教案的AR系统,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互动性。同时,采取校内校外结合互补的培训形式,校内以学校为阵地,由经过专业培训的青春健康在校师资按照学校教学计划开展课程。
建立多层次队伍建设机制。一是成立项目技术专家组,由市、区妇幼保健、精神卫生、营养学等各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为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师资培训、咨询服务。二是组建专业主持人队伍,从区妇幼保健院和中小学中选择有能力、有热情的老师,通过专业培训,成为专业主持人骨干力量。三是发挥学生志愿者作用,区计生协会与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的研究生志愿者团队“水滴之声”长期合作,定期在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开展团体辅导活动。
潼南区政协副主席、区计划生育协会会长张义强:为深化青春健康教育服务工作,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助力家庭教育发展,潼南区计生协积极争取到了中国计生协《2023年青春健康“沟通之道”家长培训项目》。
该项目是中国计生协推广的生殖健康绿色服务品牌项目,旨在通过培训增强家长全面、科学、有效地开展家庭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加快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和工作格局。
潼南区计生协会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联合印发了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的职责并召开了项目推进会,落实具体分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构建强有力的组织。潼南区计生协会在潼南区妇幼保健院建立了青春健康“沟通之道”家长培训项目基地,组建起3人的区级师资团队、12人项目师资团队,并招募志愿者40余名,负责宣讲、培训活动中的志愿服务。
开展富有特色的培训。潼南区级师资与项目师资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认真进行研讨、磨合,突出内容的生动性、课堂的互动性,使培训效果更佳。目前已在五所学校开展五期家长培训课程,参加人数326人。
拓展特色服务。潼南区计生协会与潼南区教委、潼南区卫生健康委联合建立了家-校-医联动机制,畅通家庭、学校、医疗咨询沟通渠道;开通项目咨询热线,建立“青春健康项目”家长群,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
问:作为新时代新型婚育文化的倡导者、践行者、宣传者,各区县计生协会如何让婚育新风吹暖千家万户?如何推动优生优育指导工作落地见效?
大足区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唐红梅:2022年5月,大足区计生协会列入全国首批20家新型婚育文化建设试点项目单位。近年来,大足区计生协会强化创新举措,深挖本土特色,大力推进新型婚育文化的宣传倡导。
一是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多维立体营造浓厚氛围。录制“树婚育新风,建幸福家庭”倡议书广播音频,通过村村通广播在全区309个村(社区)、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循环播放,让群众身边的“小喇叭”发挥宣传“大作用”;优化公交车车载宣传,拍摄制作新型婚育文化车载短视频、制作婚育宣传标语,让公交车化身新型婚育文化“流动宣传员”。
二是深挖人文内涵,本土特色融入婚育宣传。深入挖掘大足石刻蕴含优秀婚育文化内涵,编撰大足石刻生育关怀文化教育读本《生养之鉴》;委托艺人刘启忠以非遗“金钱板”表演形式创作节目《新时代树婚育新风》,弘扬婚育文化;创作《树婚育新风,建幸福家庭》情景剧,倡导婚育新风;打造本土婚育文化展示平台,先后打造了“婚育辅导室”“婚育文化展示厅”“一条龙婚事服务特色街”“婚育文化园”一系列本土平台展示新型婚育文化;深入开展多种主题特色活动,开展新型婚育文化“六进”行动、“幸福家庭”“好婆婆”“好媳妇”推荐评选活动、家庭健康促进主题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新型婚育文化建设、自觉践行新型婚育文化。
铜梁区计划生育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强:铜梁区计生协会主动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坚持问题、目标、结果导向,统筹辖区医疗卫生资源,聚焦重点人群,高质量推动优生优育指导工作。
一是持续开展青春健康教育工作。加大对青春健康俱乐部的指导、建设和管理,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和市级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实施“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项目,举办“健康大讲堂”,让青少年及家长懂得健康知识;实施中国计生协会健康全周期项目。
二是开展孕产妇健康服务。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开设新婚课堂、孕妇学校、家长学校,举办培训班、提供优生优育咨询指导服务,普及婚前孕前和孕产期保健知识。
三是加强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积极履行计生在促进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方面的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职责,举办家长课堂、亲子活动,帮助婴幼儿家庭提高科学养育和照护能力。
忠县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成杰:忠县“向日葵亲子小屋”项目于2022年5月启动,全县共建有3所“向日葵亲子小屋”,分别设在忠县汝溪镇中心小学幼儿园、任家镇中心小学幼儿园、双桂镇中心小学幼儿园。小屋按标准规范化建设,配备图书柜、儿童桌椅、科普资料、绘本等必要的硬件设施和教学玩具,可服务婴幼儿家庭500余个。
开展家长课堂。3所小屋通过开设育儿讲座、视频教学等形式组织开展家长培训,宣传三孩生育政策,培训讲解儿童早期发展理念、婴幼儿生长发育、科学养育、营养饮食、防病护理、优生优育等知识。
开展亲子活动。由小屋辅导员组织家长及婴幼儿开展亲子游戏活动。通过亲子比赛、积木拼搭、彩绘等活动形式,引导家长和孩子互动,指导婴幼儿家庭掌握亲子互动技巧,促进婴幼儿运动、认知、语言、情感、社会行为等能力发展,帮助家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开展入户指导。小屋积极开展“送优生优育知识进万家”活动,组织辅导员对小屋覆盖的婴幼儿家庭开展入户指导。深入到育儿家庭家中开展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宣传讲解科学养育、优生优育知识,提供亲子互动指导、咨询等服务,引导家庭重视婴幼儿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农村家庭婴幼儿照护健康发展。(翁小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