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三峡银行:深耕“三农”沃土 书写乡村振兴“金融答卷”

  作为市属重点国有企业,重庆三峡银行始终秉持“一切为您着想”的服务理念,书写乡村振兴“金融答卷”,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产品和服务上不断推陈出新,在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中贡献重要金融力量。同时,立足“三农”特点,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截至2023年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275.8亿元,较2023年年初净增39.3亿元,增速16.6%;普惠涉农贷款余额42.3亿元,较2023年年初净增12.6亿元,增速42.6%。

  助力产业发展 加大信贷投放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用“金点子”鼓起“钱袋子”,村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重庆三峡银行始终坚守“立足库区、服务重庆”的定位和使命,把服务乡村振兴与自身发展战略相结合,针对农村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提供多样化金融产品,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孙章文是黔江区有名的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回乡后自主创业,有着10余年肉牛养殖经验。2023年初,孙章文紧跟政府产业发展规划,在黔江区邻鄂镇新建了存栏1000头规模的肉牛养殖场。

  “去年8月下旬,我的养殖场建成通过了验收,但建设场地投入了大量资金,我手里的流动资金已不能支持我采购牛犊了。”孙章文回忆道。

  重庆三峡银行黔江支行通过黔江区农委畜牧中心了解到孙章文的情况后,立即安排专人实地走访调查,精准把握其融资需求,为他快速发放“活体智慧贷”415.8万元。目前,该肉牛养殖场存栏规模已超过500头。

  据悉,“活体智慧贷”是重庆三峡银行通过对畜牧产业的养殖周期、生产数据、交易数据等综合分析,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出的重庆市内首款线上畜禽活体抵押产品。该产品自2022年5月上线以来,已在黔江、綦江、合川等14个区县实现贷款投放,累计为重庆市从事养殖业的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6700万元,带动260多户农户增收,惠及村民近千人。

  不仅如此,重庆三峡银行还因地制宜,根据各区县产业发展特色针对性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例如,向彭水红薯种植产业、忠县柑橘种植产业等地域特色产业提供信贷支持;推出“竹笋贷”“辣椒贷”等特色产品,以差异化服务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推动服务下沉 带动群众发力

  金融服务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重庆三峡银行在推动金融产品直达农村、直面农户的同时,还选拔涉农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员工派驻乡村振兴对口联系村,帮助村民排忧解难,架起了一座座银行与村民沟通的桥梁。

  李茂奇,重庆三峡银行派驻至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国兴村的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在他的带领下,国兴村的村民日子越来越红火。

  据了解,国兴村地势陡峭,产业基础薄弱。为促进产业发展,李茂奇积极协调购买高淀粉红薯苗免费发放给村民试种,促进试种农户增收致富。与此同时,他依托重庆三峡银行的银校合作资源,邀请西南大学和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专家到国兴村进行现场种植技术指导,为村民解答难题,提升庄稼产量。

  像李茂奇一样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乡村振兴的责任扛在肩上的重庆三峡银行驻村干部有很多,目前,该行向万州、奉节、黔江、巫溪、巫山、秀山、忠县、城口等8个区县9个重点村选派了11名驻村干部。

  同时,为助力解决部分农村地区金融知识匮乏、一些农村居民风险意识薄弱的问题,该行积极拓宽金融服务半径,建成134个“1+2+N普惠金融服务到村”基地,开展金融知识讲座,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民生的案例向村民普及金融知识,重点面向“一老一小”群体,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帮助老年人防范电信诈骗陷阱。

  此外,该行联合地处渝、川、黔三省交界的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政府共同创建的白沙镇金融教育基地被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授予“重庆市金融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编辑:朱俊洁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