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这些心理调适技巧,帮你应对“节后综合征”

  假期结束,有人开始思考节后上班的事情,同时出现了失眠、困倦、食欲不振,甚至心情烦躁、抑郁等问题,该如何调整自身状态?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一科副主任医师周小艳为您支招。

  什么是“节后综合征”?

  “节后综合征”又叫假期综合征,是指在较长的节日假期结束,回归平时的生活状态后,生理和心理上出现各种不适应的感觉,例如:会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困倦、乏力、焦虑、烦躁、抑郁、失眠、恶心、头昏等一系列问题。虽然叫“节后综合征”,但其实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短时间存在的一种亚健康状态。

  “节后综合征”都有哪些表现?

  生理上:疲惫、头晕、恶心、食欲不振、腹泻等。

  心理上:精神不振、失眠多梦、烦躁、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等。

  如何调整好自身状态?

  1.调整作息规律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逐步将生物钟调整到平时的状态,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睡前泡澡、泡脚,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

  2.及时调理肠胃

  过节时,聚餐多,肠胃负担重,假期后,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少吃油腻食物,细嚼慢咽,用餐七分饱,让肠胃“休息”一下。

  3.减少电子产品使用,缓解眼疲劳

  借着假期集中刷剧、玩游戏的小伙伴,尽量避免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或电视,可以适当放空,做眼保健操。

  4.适度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安排轻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既能缓解持续性的神经兴奋与紧张感,也能提高睡眠质量。

  5.克服上班焦虑

  享受了愉快假期后,回到工作岗位,可能堆积了一些常规事务工作,发现工作效率不高,难以持续保持注意力,为此焦躁不安;可制定节后工作计划表,帮助自己尽快走出长假时的“休闲状态”;返回岗位后,前几天的工作事务不宜太紧张,逐渐增加工作量及时间;保持轻松心情,多开窗通风,呼吸新鲜空气,工作间隙可以通过聆听舒缓一些的轻音乐、读书阅报、做一些肢体运动等方式调整身心状态,以便能更快调整到正常状态。

 6.保持生活和工作的边界

  建议大家在恢复工作后,要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建立一个边界,在努力工作时,但也要注意每天能够留至少60分钟的时间给到自己,在这个时间里,可以做自己感兴趣和放松的事情。通过建立这种边界,一方面让我们平时也能够保持放松和休息;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我们对生活的掌控感,尽管美好的假期结束了,但是我还是有能力带给自己放松和休息的状态。

  “节后综合征”非常普遍,也很正常,是一个短暂的异常身心状态,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方法。

  周小艳,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一科副主任医师。从事精神科临床诊疗工作10余年,曾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修学习,参加系统式家庭心理治疗、EMDR治疗、强化短程动力心理治疗、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等多项连续性心理治疗培训项目。重庆市医学会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心理咨询治疗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心身与行为医学分会委员、重庆市健促学会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心理救援队队员,精卫鸟志愿者服务队队员。主持市级科研课题1项,参与科研课题7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篇。擅长: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神经症性障碍的诊断及药物治疗,焦虑、抑郁、强迫、失眠的个别心理治疗,儿童青少年家庭心理治疗。

编辑:陈蒙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