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大足:“乡村运营商”让山村变了样

  新华网重庆4月9日电(刘磊 肖瑜媛)春风吹过希望的田野,又是一年耕耘时节。

  在重庆市大足区国梁镇曲水村,年过六十的村民付成华在镇供销社组织的农机服务队帮助下,将承包的600余亩农田管理得游刃有余。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国梁镇是典型的传统农业镇,为让乡村“长出”好产业,大足区人大组织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国梁镇党委实地调研,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创新“乡村运营商”做法,将镇供销社打造为由政府主导的集体经济股份化合作平台,全面参与产业升级、基层治理、集体经济发展、乡村面貌提升等各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重庆大足国梁镇春意盎然。新华网发

  实现农机共享 盘活沉睡资源

  地处重庆西部的国梁镇占地5.8万亩,其中林地占1.8万亩、耕地占3.72万亩,农业“底子”很厚。然而曾因产业空心化,导致青年劳动力外流,大片耕地撂荒。

  如何盘活“沉睡的资源”,让闲置土地“生金”?

  这几年,国梁镇供销社出资,自建一支“农机服务队”,购置包括旋耕机、播种机、防虫无人机、收割机在内的大型农耕机器9台。

  从前,普通农户自己翻土需要花上一整天,如今农机服务队作业只需15分钟。“铁牛换代”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助力留守乡村的中老年人更好“端稳饭碗”。

  在此基础上,国梁镇还探索建立“集体耕种、供销帮忙、收益共享”的复耕长效机制,截至今年3月,已有500余亩试验田投入耕种。

  汪培华介绍,接下来还将添置设备、扩展业务,助力荒地复耕,服务村集体经济发展。

国梁镇“农机服务队”助力农业生产。新华网发

  做好资源整合 做大集体经济

  为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国梁镇供销社还组织8个村(社区)筹资200万元入股供销社,年底按照比例给各村(社区)分红;在资源利用方面,供销社通过市场手段与集体协商,将闲置的土地、屋舍等固定资产加以利用,双管齐下,盘活集体经济。

  国梁镇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饶国梁烈士的故乡,为挖掘红色基因,镇供销社打造了农旅文商融合项目——“大有田园”。

  据悉,国梁镇供销社以市场化的方式,按照水田每亩500元每年,坡地每亩300元每年的租金,从云路社区流转土地,发展“大有田园”项目,同时利用集体资产,建设项目中的饶国梁纪念馆、农耕体验区等文旅场所。

  开好头后,供销社再向社会经营主体进行招商引资,建成“大有食堂”餐饮店、全镇首个乡村民宿祥福小筑等设施,从吃住两方面完善旅游产业配套。

  “目前‘大有田园’项目年吸引游客量5万余人,餐饮店的年营业额近100万元,民宿也计划在今年6月正式营业。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国梁镇党委书记唐飞介绍说。

  产业发展起来了,集体经济壮大了,老百姓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国梁镇供销社相关负责人介绍,参与农耕体验区项目的81户群众每年可获得每亩土地300至500元的分红收益;股权化改革后,3个村(社区)获得了价值90万元的经营性资产。

国梁镇“大有田园”乡村振兴项目。新华网发

  人员回流乡村 激发发展活力

  这几年,国梁镇返乡的村民越来越多。

  4月,国梁镇第二家民宿正在施工建设中,建筑工人大多是镇上本地人。国梁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镇供销社牵线搭桥下,许多项目纷纷落地国梁镇,让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眼下,在红岩坡上500余亩的蜂糖李种植基地,大片翠绿的李子树茁壮成长,不少村民正在劳作。李子园承包人雷志奎说:“李子园开建之后,农忙的时候都是请当地百姓来,一年除草、驱虫、摘果、搬运、打包、物流快递,合计要请好多人哟!”

  这些回流的人员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42岁的黄腾飞是国梁镇全力村人,20岁之后在外打拼,如今回到国梁镇,经营起“大有食堂”餐饮店,带来优秀经营理念。“看到家乡文旅产业发展这么快,我也想出一份力,帮助更多乡亲开上农家乐,吃上‘旅游饭’。”他说。

编辑:刘磊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