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发现1.7亿年前云阳恐龙的“小邻居”
2024年04月11日 09:36 来源: 华龙网

  头只有苹果大小、“大牙”有三排、爱挖洞……近日,距今约1.7亿年前的一种和河狸、田鼠类似的可爱小动物在云阳被发掘。重庆市地矿局208地质队参与研究的关于云阳恐龙动物群伴生动物的研究成果在中文核心期刊《古地理学学报》在线发表,这也证明,在中侏罗世早期,曾有一种与河狸、豪猪、田鼠形态相似的三列齿兽类,以恐龙“邻居”的身份在云阳县普安乡及周边地区活动。

  

三列齿兽类颅骨背面。受访者供图

  “本次研究的头骨化石是2016年野外化石勘察工作时发现的。”重庆市地矿局208地质队研究员王萍告诉记者,研究人员在云阳地区采集了三列齿兽的头骨、下颌骨、牙齿等化石,此次研究的头骨发掘于中侏罗统下沙溪庙组,此前重庆发现并命名的新属新种恐龙——元始巴山龙的化石也在这一地层被发现。

三列齿兽类复原图。受访者供图

  三列齿兽存在于三叠纪至白垩纪时期,此次研究的下颌骨发掘于新田沟组,此前,已在新田沟组发现并研究命名的2个新属新种恐龙分别为普安云阳龙、磨刀溪三峡龙。由此也可以看出在云阳恐龙生活的时代,就存在三列齿兽这样的“小邻居”。

  “它是一种类似哺乳动物的植食性爬行动物,我国发现的三列齿兽类化石主要集中于川渝滇地区和准噶尔盆地。”王萍介绍,发掘的这两件化石代表的个体体型较小,头部仅有一个苹果的大小,它们与现生啮齿类动物形态相似,如河狸、豪猪、黄鼠、田鼠等。相关研究表明,这些“小动物”擅长于挖洞,一般在地下洞穴居住,通常会栖息在气候温暖的阔叶密林、灌木林、水流平缓而深的河边谷地、滨湖岸边。

  

三列齿兽类下颌骨。受访者供图

  最特别的要属它的牙齿,区别于现生哺乳类动物分化的牙齿,三列齿兽的“大牙”有三排,也就是它们的后犬齿,呈方形,其上分布不同数量的小齿尖。本次研究的头骨化石标本显示,其犬齿上共有3列齿尖,其中内侧有2个齿尖,中侧和外侧具有3个齿尖,形似一个个“钉耙”,有利于咀嚼粗纤维和较硬的植物枝干和叶片,该类群也因此而得名。

  三列齿兽类是一类特化的、植食性的进步下孔类,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呈全球性分布,之后趋于衰退,在亚洲东北部地区的分布可以延续至早白垩世。三列齿兽类被认为是与哺乳动物亲缘关系较近的下孔类,可为认识哺乳动物起源提供重要证据。

  据了解,本次研究的三列齿兽类是云阳恐龙动物群中重要的古脊椎动物之一,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国家自然博物馆、重庆市地矿局208地质队等共同研究。王萍说,它的发现丰富了云阳恐龙动物群的伴生动物成员类型,其下颌骨也是四川盆地已发现的最古老的三列齿兽化石,同时,此次的发现再次证明了三列齿兽形态的多样性和地理分布的广泛性。

  记者 王玮

编辑: 韩梦霖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