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万盛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煤城”转型向“新”

  万盛城区,森林环绕,绿意盎然,云雾缭绕,风景如画,呈现出一幅秀美的生态画卷  摄/曹永龙

  蓝天白云下的孝子河,一河碧波,两岸绿树成荫 摄/王泸州

  福耀集团重庆万盛浮法玻璃有限公司,机械手将玻璃下线装箱 摄/王泸州

  5G天馈线检测实验室远场暗室 摄/王泸州

  万盛经开区黑山谷景区

  丛林镇绿水村 摄/曹永龙

  樱花绽放致富路 摄/杨胜

  万盛奥林匹克公园,市民攀登满目苍翠的“奥运之路”,用登高健身的方式度过假期 摄/王泸州

  早春时节,万盛大地,绿潮涌动。

  因煤而立、依煤而兴,后因煤而困,煤矿曾是万盛特有标识,曾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

  2009年,作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万盛开始负重转型,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地区经济实现了从“地下到地上、黑色到绿色、单一到多元”的转变突破,转型成效获得国家肯定。

  转型迫在眉睫,转型势不可挡。当前,万盛正锚定“一城两区一地”的目标定位,坚定不移兴产业、固生态、惠民生,迎来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铸就发展新优势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近日,重庆市科技局公布了市级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情况,位于万盛经开区的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重庆昱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重庆大学材料学院联合申报的“轻金属材料科学与成型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位列其中,这是万盛首家市级重点实验室,标志着万盛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

  据悉,该实验室将围绕先进轻合金材料强韧化组织调控与使役性能综合提高的结构功能一体化重大科技问题,重点研究解决镁合金、铝合金、钛合金等轻合金材料设计、计算及组织性能调控新技术,原材料成分控制、合金变形机制及塑性加工新理论,腐蚀、摩擦磨损和疲劳等使役行为与防护新机理等关键科技问题,为构建轻金属材料体系化自主研制和保障奠定科学基础。

  万盛经开区一直在探寻可持续转型发展之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便是其中“关键一招”。

  近年来,万盛经开区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区发展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立足市级高新区创建,加快构建“一区两工程三中心N平台”创新平台体系,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万盛已建成创新平台33个,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2家、科技型企业687家、高新技术企业66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40%。循环经济产业园获批市级化工园区,新能源及储能特色产业基地进入了2022年度市级特色产业基地名单,万盛工业园区获批创建市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

  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冠宇电池、福耀集团、西卡德高、奥镁集团、惠伦晶体、东方希望等一大批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企业在万盛经开区深耕发展。多点支撑、多极增长、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结构已具雏形,为万盛经开区加速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万盛经开区逐渐明晰了城市转型的路径,正聚焦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坚持发展为要,加速建设“工业强区”,锚定“千亿工业”目标不动摇,扎实开展万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实施制造业倍增计划,聚力打造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新材料2个300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升级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3个50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创新打造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1个50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231”现代制造业集群。

  不仅如此,近年来,万盛经开区还依托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体育基础,深入推进万盛旅游“三次创业”,积极打好“旅游+体育”特色牌,成功创建国家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发展试点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黑山谷、万盛石林、板辽金沙滩、奥陶纪等核心景区提质升级,体育赛事经济蓬勃发展,“全域旅游·活力万盛”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万盛实践正成为推进地区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力争到2025年,接待游客超过3300万人次,文体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3%。

  产业持续转型向新,发展优势集聚凸显。显而易见,目前,万盛已彻底告别了对黑色煤炭的依赖,走上一条多元化、现代化的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路。

  擦亮生态底色

  绘就城乡绿色新画卷

  抬头见绿、低头有花、远眺是景,万盛之“绿”——“绿”在转型,“绿”在可持续。

  漫步在万盛经开区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目之所及青山隐隐,绿水悠悠。湖畔金云友农家乐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做农家美食,接待外地游客,农家乐老板金云友感叹道:“青山湖新升级让我们这些祖祖辈辈务农为生的人实现了人生转型。”

  “以前拉煤车一过,到处烟散土雾,穿件白衬衣一天不到就黑了……”这曾是城区居民常常挂在嘴上的调侃。近年来,万盛人的“朋友圈”常常会晒出这样的场景:天蓝如洗、河清见底,三五亲朋在公园里搭起帐篷露营休闲、娱乐放松,清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焕然一新的生活。

  生态环境的改善,背后是坚持不懈的努力。曾几何时,同全国其他资源枯竭城市一样,长时间粗放式的工业发展模式让万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赖以生存的煤炭资源濒临枯竭,经济社会开始衰退,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

  近年来,不断探索转型发展的万盛经开区提出了“经济转型,生态先行”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落实林长制、河长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和建设作为城市全面转型发展的切入点之一。

  以青山湖为例,万盛在寻找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道路时,将青山湖作为滩头阵地,通过对流域人畜直排进行彻底治理、修建50公里环湖健身步道、广泛开展植绿护绿等措施,使昔日的秀湖更加靓丽。同时,在治理中把水保工程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湿地景观建设有机结合,工程建设中注重水源涵养林、水生植物栽植手法,构建库岸植物缓冲景观带,实现传统生态模式向生态景观模式的转变。

  事实上,为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修复,万盛经开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心,统筹推进转型发展工作。

  一方面,创新组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公司,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深入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将综合治理与城市发展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在沉陷影响较重地区开展生态修复,积极探索碳汇交易;另一方面,在影响较轻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在沉陷稳定地区布局产业园区,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有效实现了“边治理、边改造、边提升”。

  “近年来,我们还秉承着‘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理念,通过建立节水机制,实施节水改造,创建节水载体,加大节水宣传,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成功创建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万盛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万盛经开区已累计建成绿色矿山10个,造林育林24.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8.2%,有效治理水土流失57.3平方公里,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明显遏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年位居全市前列。昔日的采煤沉陷区在“修复”与“重生”中,释放出了新的活力。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在新起点上共创高品质生活

  近日,在万盛经开区平山工业园区耀皮工程玻璃厂内,徐维东正沉着地检查玻璃质量。“其实我是个‘煤三代’,在18岁参加工作的时候,根本没想到会到‘地面’来上班。”徐维东笑着说道。

  据悉,徐维东的爷爷20世纪60年代从四川老家进了南桐煤矿采煤队,是资深的煤矿工人;1986年,徐维东的父亲又进入煤矿,成为一名钳工。2012年,18岁的徐维东进了煤矿救护队,仅仅2年时间,便赶上了产业转型,进入了新建成的耀皮玻璃厂,开始了“地面”上的工作。

  徐维东及家族长辈的经历,折射出了万盛重塑产业体系的历程,也是万盛经开区昔日煤矿人新生活的真实写照。

  城市转型发展后,被淘汰的落后产能职工再就业是关系万盛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

  据介绍,自全市淘汰煤炭落后产能工作启动以来,万盛经开区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全面摸清全区煤矿企业职工停产期间基本情况,并开展社会调查,重点对安置职工情况、地方吸纳就业能力、政策资金保障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梳理、研判,为开展关停煤矿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在此基础上,以关闭煤矿失业人员就业创业为重点,万盛经开区重点精准锁定就业安置对象、分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做实公益性岗位兜底功能、切实宣传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职工就业安置方案,确保“分流一人、安置一人、保障一家”。

  走出“地下”,走上“地面”。目前,万盛经开区已累计举办去产能职工专场招聘会500余场次,妥善安置涉煤职工近1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不仅如此,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万盛经开区以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十五条硬措施”等为抓手,持续落实“1121”责任体系,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重点治理,组织开展火灾防控除险清患、燃气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建安行动、城市商业综合体治理、再生资源回收整治、基层应急保障及防灾减灾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目前,已连续8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连续9年获评全市“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先进区县”,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形势趋势持续稳定向好。

  在基层治理方面,万盛各镇街积极落实党建统领“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建设,构建起街道基层治理“四板块”,纵深开展党建统领网格治理专项行动,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品牌。以万盛街道为例,其打造的“红色物业”“红色管家”“红色业委会”基层治理品牌,已形成“红色物业”为服务主体,“红色管家”为战斗细胞,“红色业委会”为桥梁纽带的“三红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街道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8万困难群众住上安全新房子、过上舒适好日子;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办理民生事项1600余件,行政村通公交率和光纤、天然气覆盖率均达到100%……

  一项项“民生清单”的兑现,一条条“民生道路”变成通途,都推动着万盛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广大群众正成为万盛转型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唯苦过,方知甜。接下来,万盛将立足新起点继续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通过“231”主导产业,加速打造“一城两区一地”(区域中心城市,全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示范区、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带动先导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健康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努力打造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样板。

  全面融入巴蜀文化走廊建设

  高质量推进旅游“三次创业”

  地处喀斯特地貌的万盛经开区,拥有石林、溶洞、峡谷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利用优质资源,万盛经开区打造出国家5A级景区黑山谷、万盛石林,全国知名网红景区梦幻奥陶纪等20多个旅游景区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形成万盛旅游新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万盛经开区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经过近30年的不懈探索,旅游已经成为万盛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战略方向。

  2023年,万盛全域启动了旅游“三次创业”,围绕“旅游产品高质量、旅游业态高质量、旅游品牌高质量、旅游城市高质量”,持续激活资源存量、做大项目增量、优化发展质量,进一步聚集商气、吸引人气、提升名气,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做强“全域旅游·活力万盛”品牌,力争早日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健康旅游目的地。

  “‘三次创业’,意味着万盛旅游站在了新起点、迎来了新机遇,通过对旅游业的全方位重塑、系统性再造,切实将万盛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市场胜势,推动万盛旅游产业规模攀升、地位晋升、名气提升、能级跃升。”万盛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万盛经开区已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荣获“全域旅游精品目的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和旅游高质量优秀城市”等荣誉称号。(王静 王美蓉 图片除署名外由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 刘磊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