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藏在深山的博物馆假期人气旺 

  一座古朴沧桑的博物馆,静静地坐落在重庆璧山区健龙镇的群山之中,它就是重庆大圆祥博物馆。该博物馆由璧山区工业遗址“天福碗厂”改造而来,馆藏数十万件巴蜀古建筑木雕构件、石造像等藏品,现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虽远离城市的车水马龙,“五一”假期重庆大圆祥博物馆仍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据统计,假期第一天,博物馆客流量就达900余人次,较平时周末游客数量增长了近一倍。

  “我在网上刷到有一面墙全是佛像,这让我感到特别震撼,正好趁着假期在重庆旅游过来看看。”来自广州的游客张文颐专程带着一家六口前来,她告诉记者,“博物馆外表虽然看着简洁朴素,里面却别有洞天,走在展厅就好像感受到以前巴蜀人生活的气息,依稀能窥见当时的民风文化。”

  游客正在游览重庆大圆祥博物馆。(朱大亮 摄)

  走进博物馆展厅,环顾四周,上千件明清时期的木雕门、窗、匾额等古建筑构件整齐排列、静静悬挂。

  “这些曾散落在民间的古建筑构件汇聚成一条融合了建筑寓意、文化艺术、家风家训与人文风情的文化根脉,它们在当代社会中承载和传扬着巴蜀地区丰富的地域表达与族群记忆。”重庆大圆祥博物馆馆长刘牛说。

  占地50亩的博物馆,大跨度的车间厂房里,八个展厅分门别类展陈着数十万件藏品。据统计,博物馆的古建筑藏品足以恢复上百座古民居院落。

  重庆大圆祥博物馆展厅。(朱大亮 摄)

  “我们这座民间博物馆主要定位为‘家文化’,徜徉于展厅之间,人们可以看到重庆、四川先民的居住生活场所、屋内陈设物件以及当时的生活理念等。”刘牛特别提到,博物馆内展陈的不仅仅是各种各样的藏品,更是祖辈们世代迁徙、繁衍、劳作、奋斗的脉搏,它们是巴蜀民居的“筋、骨、 肉”,更是巴蜀文化的个性印记。

  每逢节假日,重庆大圆祥博物馆都会适时推出一系列主题活动。在馆内,游客除了能欣赏难得一见的藏品,还可以吃农家菜,体验拓印、榫卯拼接等趣味课程,选购各种文创产品,感受巴蜀人文古韵之美。

  据统计,今年1月至4月底,重庆大圆祥博物馆共接待游客近5万人。(记者吴燕霞)

编辑: 曹妤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