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周新雨:提供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诊疗“中国方案”

  4月30日,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周新雨正全神贯注地进行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血浆诊断试剂盒研究工作。特约摄影 钟志兵/视觉重庆

  近日,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副主任、重庆日报“十大公益人物”周新雨上榜。他也是本届获评人员中唯一的重庆青年。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我一直致力于寻找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诊疗的‘中国方案’。”五四青年节前夕,记者在重医附一院精神科病房见到周新雨时,他正忙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血浆诊断试剂盒的研发。他说,力争明年进入临床应用,将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早期诊断率提升到80%以上,努力实现第一时间早期干预。

  找到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最优化治疗方案

  2014年,26岁的周新雨正师从国际知名神经病学专家谢鹏教授,在重庆医科大学神经内科读博。抑郁症是谢教授当时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周新雨也对此有兴趣,但一直找不到明确的研究方向。

  有一次,周新雨在门诊遇到一个患抑郁症的小女孩。周新雨回忆,小女孩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是坏种子,不发芽,不长大,也不结果。就让我永远地活在孤独中吧,我不会变好!”看着这段文字,周新雨的心一阵刺痛。

  当时,全球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2016年以前,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还没有针对性药物。周新雨说,他和同事们找遍了全球关于抑郁症治疗的文献,竟然找不到一个关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用药的建议,他们就决定“自己找出来”。

  就这样,周新雨带领团队开始了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优化治疗方案的研究,启动了“针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大数据研究”项目。

  “虽然我们团队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8岁,但凭着年轻人不服输、不怕难的拼劲和闯劲,一年后,我们成功掌握了核心技术。”周新雨介绍,他们在全球率先提出了“氟西汀是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最优化的治疗方案”,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临床医学顶级期刊《柳叶刀》杂志,相关诊疗方案也被写入多国抑郁症防治指南,氟西汀被许多国家的权威医学指南收录为青少年抑郁建议用药。

  “我们终于可以骄傲地说,在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治疗领域,有了‘中国方案’!”谈起这一成就,周新雨很是自豪。

  成立志愿服务队帮助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经过长年坐诊和走访,周新雨发现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去帮助他们。”周新雨说,2019年,在学校和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他牵头成立了“阳光心语”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志愿者服务队。

  周新雨说,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长期和老人在一起,老是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高兴不起来,还有以头痛和腹痛为主的躯体化症状,医院仪器检查也查不出问题,但经过精神诊断,实际上却是非典型的抑郁症状。还有一些孩子,容易在学校与同学发生冲突,起争执,其实也是非典型的抑郁表现。“然而没有很及时地识别这些症状,导致病情拖延。”周新雨说。

  因此,周新雨提出了“1234医学+”志愿服务模式,“1”即“阳光心语”队伍;“2”即两个平台,搭建重庆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大数据平台,每年开展至少一次“心理健康体检”。

  “3”即建立低、中、高三个分级,进行有效管理。其中,高危等级需要医生一对一进行复核,诊断为疾病后吃药住院;中危就是培训当地的医生、老师和社会人士,对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低危的则开展线上科普,并发放由周新雨编撰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

  “4”即建立医校家社联盟,在每个学校设立一个联络员,遇到紧急事件,医院开辟绿色通道,可以紧急送医,在部分区县开展家长心理健康知识大讲堂,引进社会力量加入,构建帮助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模式。

  自“阳光心语”服务队成立以来,周新雨和团队先后走进56所川渝山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团体辅导87场。

  寻找预防方法让孩子免受抑郁之苦

  基于诸多实践,周新雨发现:很多孩子有抑郁倾向却不愿透露情况,导致问题无法及早暴露,如果能早发现早干预,就不会出现情况恶化。

  “儿童青少年抑郁是长时间形成的,它与原生家庭创伤、校园伤害等都有关系,从源头找到预防方法,才能真正让孩子免受抑郁之苦。”周新雨告诉记者,通过对患者血液成分的分析,他们找到了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血浆诊断标志物,启动了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血浆诊断试剂盒研发,以便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目前,周新雨带领团队正在开展全国多中心验证实验,力争将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早期诊断率提升到80%以上,并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应用于心理咨询机器人,努力实现第一时间早期干预。

编辑: 陈雨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