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创新“1+N”模式,助力健康促进行动走深走实

  原创科普相声《有“核”不可》获全国健康科普大赛第一名;原创科普作品“重庆妹儿话防痨”荣获2021中国健康科普大赛优秀奖;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结核病防治志愿者宣讲团获评“全国2021年度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优秀团队”称号……一项项成绩印证了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在推动健康促进行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成效。

  近年来,为让健康促进工作走深走实,更好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重庆市结核病防治以“终结结核病流行”为目标,创新“1+N”健康促进模式,让健康教育贯穿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全流程,渗透于各类重点人群,实现区县分层、分级、分类指导及管理,不断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推动健康促进层层夯实、见行见效。

  什么是“1+N”健康促进模式?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区县科副科长、副主任医师张婷介绍,1指一项重点活动即“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活动;N为N项专项工作、N个服务对象、N支队伍、N种传播方式,旨在以主题活动为重要抓手、以志愿者服务为强力引领,全链条发力,多方联动将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落实“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

  以志愿服务为引领,建立健康“护卫队”

  赶场日流动宣传、开展院坝讲座、带领做“肺力操”……自百千万志愿者团队组建以来,多支志愿者团队走进社区、乡村、校园、公园,将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到群众身边,健康促进行动的足迹越来越远。

  据介绍,重庆市制定了年度健康促进工作计划,将百千万志愿者活动作为全年重点工作之一。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积极响应,联动5个区县打造不同的百千万志愿者团队,其中,万州区、涪陵区、沙坪坝区打造区县级高校志愿者团队,开州区打造志愿者个人,秀山县打造社区志愿者团队。

  在组建高校、社区志愿者队伍及打造志愿个人的同时,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着力打造党建品牌“太阳妈妈”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

  张婷介绍,以高校志愿者为例,从2010年高校志愿者服务小分队成立至今,这支队伍一步步成长壮大,由大学生志愿者逐步扩大到社工、教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等。

志愿者开展“院坝讲座”。

  以打造品牌为引擎,促进健康知识深入人心

  为进一步加大健康促进行动的力度,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特别打造了有重庆辨识度的特色党建品牌——“太阳妈妈工作室”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以全市N个学校、社区宣传为主,线上与线下同步开展志愿宣传服务。

“太阳妈妈工作室”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开展健康讲座。

  “跟着渝小核做运动”“渝小核带你以案说痨”……走进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到处都能看到身穿白色防护服、手拿盾牌的卡通人物,这就是可爱的“渝小核”。

  “‘渝’指重庆,‘小’指消除,‘核’指结核病,这个含义契合了‘终结结核流行’的目标。”张婷说,“渝小核”现在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各个场景,可爱的卡通形象将会增加健康知识的趣味性,更能为大众所接受。

  以主题活动为抓手,实现市区县同频共振

  近年来,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每年3月24日,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为契机组织开展各类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如联动全市各区县,精心组织,开展了义诊咨询、文艺演出、科普作品征集、网络知识竞赛等丰富的活动,并在重庆市地标性建筑上开展“亮灯行动”,区县同频亮灯,形成了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宣传氛围。

开展“亮灯行动”。

  此外,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结核病防治知识“飞”入千家万户。线上通过“N条手机短信”“N个健康日历”“N条原创推文”等方式,广泛传播结核病防治知识;线下组织健康教育“进校园”“进社区”等,扩大健康知识覆盖面。(翁小荔)

编辑:许文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