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央地协同擦亮“红金渝”品牌

  前不久,五里店街道星耀天地一楼咖啡馆的店主蓝女士又申请到一笔150万元的贷款,用于店面提档升级。这笔贷款是蓝女士在已有抵押贷款的情形下,经社区金融网格员张澄澄帮助申请到的。

  与此类似,在观音桥街道党工委和辖区金融网格员的牵线搭桥下,重庆人道美食品连锁公司也获得华夏银行重庆分行授信的2500万元中长期普惠贷款。

  这些贷款能够申请成功,得益于江北区“金融党建助企惠民”的积极探索。2022年5月20日,江北区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党委携手37家金融机构,在国内首创共建江北嘴金融党建先行区,打造“红金渝”金融党建品牌,开启了一场以金融党建助企惠民的探索。受益于“党建搭台·银企对接”活动,江北区迄今已有167家企业获得银行集中授信424亿元。

  两年来,共建金融机构从37家增至104家。各方共同努力,以改革创新推动党建把金融的力量聚合起来、资源串联起来,延伸到基层治理网格的末梢。

  多跨协同

  畅通金融助企惠民“毛细血管”

  “重庆南方数控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获得贷款700万元,贷款利率由5.35%降至3.8%”“重庆山城燃气设备有限公司获得贷款300万元,贷款利率由5%降至4.15%”……

  5月15日,记者从江北嘴金融党建先行区共建中心了解到,近20个市场主体获得“党建增信·融资助企”金融优惠政策支持。

  江北区是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载区。金融资产规模、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市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金融业是该区的支柱产业和“金字招牌”。与此同时,江北区经济活跃,经营主体超过13万家。

  江北区为何选择“金融党建”这条赛道?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一些企业主明明缺贷款,但接到银行推销电话又匆匆挂断”“银行想放贷,但一些有需求的企业缺关键信息或没有抵押物,银行又不敢贷”……江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这反映出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还不能完全匹配、银行信贷资源投向不够,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现象依然存在。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畅通金融助企惠民“毛细血管”,需要打破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传统壁垒,建立党建统领多跨协同的体制机制,促进各方信息联享、工作联动,推动金融资源向助企惠民集聚。

  在这一思路下,“红金渝”金融党建品牌应运而生。

  “红,是指党建的鲜明政治属性;金,是指金融的服务本色;渝,则体现重庆的辨识度。”该负责人表示,“红金渝”金融党建品牌成为党建统领多跨协同机制的总抓手,并创新推出了党建统领·央地协同、党建增信·融资助企、党建引领·三网融合等多项硬核举措。

  在“红金渝”的带动下,机构、功能、人才在江北持续集聚。以建设江北嘴金融党建先行区共建中心、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西部金融培训中心为支撑,一个开放稳定的金融生态体系正在形成。

  党建增信

  企业党建工作成融资“加分项”

  “得益于党建成效,我们公司经营更加稳健,也获得了成本更低的银行贷款,支撑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恒宇华顿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宇华顿)总经理、党支部书记余洋说。

  恒宇华顿是一家专业从事油气储运的民营企业,主要与国内外知名油气运营商合作,业务经营需要大量流动资金,非常希望从银行获得充足的贷款。“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以党建工作提升企业的运营效能。”余洋说,2022年公司党支部与重庆银行江北支行党支部建立了联系。

  “银行主动来了解公司经营情况,着重对企业党建带动业务发展情况进行详细摸底。”余洋介绍,了解情况后,重庆银行江北支行通过应收账款质押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了所需的流动资金,并在授信额度、利率优惠、转贷续贷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银企合作为何如此顺畅?这得益于“红金渝”金融党建品牌旗下的“党建增信·融资助企”政策探索:试点将企业党建工作情况纳入银行融资授信评价体系,作为授信的重要参考。重庆银行江北支行正是试点银行之一。

  该支行党支部书记、行长何知明告诉记者,恒宇华顿党建工作规范、基础扎实,与业务经营融合较好,为企业融资授信加分不少。

  有了银行的支持,恒宇华顿的资金成本由合作前的8%—9%,降到现在的4%以内;企业年营业额从5000多万元提高到5亿多元,实现了快速增长。

  江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把企业党建工作作为融资“加分项”,对已建党组织、未建党组织的经营主体分别设置10个、4个评价指标,评价等次较好的企业,在满足银行授信基本条件的前提下,银行可针对性匹配提高授信额度、降低融资成本、延长贷款期限等政策,让党建为企业发展赋能。试点以来,已有72家企业因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较好、党建综合评价等次较高,获得优惠贷款共计6.14亿元。今年开始,试点银行由2家扩大至9家,会有更多“抓党建、促生产”的企业因此获益。

  三网融合

  企业获得“精准滴灌”金融服务

  “没想到,一场银企对接会解决了我们的资金难题。”近日,在江北区华新街街道,入驻华新智慧经济产业园的润墨科技公司(以下简称润墨科技)财务专员邓艳高兴地说。

  润墨科技是一家从事医疗诊断检测的小微企业,2023年初流动资金周转出现困难。邓艳和同事多次跑银行,因为没抵押物,始终无法获得银行贷款。

  就在公司一筹莫展之际,恰逢华新街街道党工委举行了一场银企对接会。会上,邓艳与辖区的金融网格员詹拓取得了联系。詹拓的另一个身份是华夏银行重庆江北支行普惠客户经理。

  获知企业的资金需求,詹拓及时上门确认了润墨科技的经营情况,立刻为其量身匹配了华夏银行一款个性化融资产品,让润墨科技在短时间内获得了100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银行职员成为我们辖区的金融网格员,能够更好帮助辖区企业获得‘精准滴灌’的金融服务。”华新街街道组织委员覃鹭说,为打通金融助企惠民“最后一百米”,街道积极落实党建统领金融服务网、银行风险合规管理网、基层治理网“三网融合”,将金融机构、队伍、普惠金融服务下沉到社区网格。

  覃鹭说,街道积极搭台定期举行银企对接会,依托辖区内的党建统领网格驿站,群众和企业主可随时向金融网格员了解银行服务。截至目前,通过“党建引领·三网融合”机制,园区企业成功获得辖区银行的低息贷款1570万元。

  江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遴选39家银行保险机构,结对联系12个街镇以及商圈、园区。金融机构向每个社区选派3—5名优秀职工,作为金融网格员与基层治理网格员一起蹲点、走访,摸排网格内企业和个人的金融需求,同时也积极发现和拦截非法金融活动,1379个基层治理网格基本建成15分钟金融服务圈。

  两年来,通过“三网融合”,结对银行机构累计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居民新发放贷款14亿元,结对保险机构提供风险保金额近100亿元,赔付支出近600万元。

编辑: 陈雨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