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突发脑卒中怎么办?脑卒中救治地图提升急救效率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南院区神经内科成功救治了一名急性脑梗死患者。该患者在出现言语障碍和左侧肢体乏力症状后,被家人迅速送往医院。经医生诊断,患者确诊为急性脑梗死。

  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救治,得益于家属对其症状的快速识别和送医决策。患者家属表示,由于之前看到过脑卒中救治地图,记得有救治能力且离自己最近的正是重医附二院江南院区。

  据了解,脑卒中救治地图是由重庆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发布,且每年都会更新,旨在让公众能更快抵达具有救治能力且最近的医院。

  “脑卒中救治地图包含了市内115家有脑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重医附二院神经内科主任陈阳美介绍,医院基本上覆盖全市每个区县,又分为具备静脉溶栓能力、同时具备动脉取栓及静脉溶栓能力的医院,且分别备注了不同的颜色,让市民能一目了然。

  除普通市民外,120救护车也可以通过该地图将患者送到最近的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且在运送途中,就能提前通知医院做好相关准备。

  以重医附二院为例,该院建立了具有快速响应、多学科一体化的卒中绿色通道,得益于信息化建设,当患者抵达医院急诊科,卒中信息化绿色通道系统就会一键启动,急诊科、放射科、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就会收到通知,快速地开启生命抢救。

  “通过信息化建设,将脑卒中患者的救治过程串联了起来,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救治流程,让脑血管疾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陈阳美说,同时,卒中信息化绿色通道系统还会自动收集脑卒中救治过程中的数据并进行统计,便于他们后期进行质量控制及改进。

  据介绍,脑血管疾病大多发病急,且复发风险较大,为做好脑血管疾病管理,重医附二院神经内科还建立了脑血管疾病线上慢病管理系统,每一名脑血管疾病患者都会有一份健康档案,里面会记录该患者的疾病基本情况,以及后期的随访情况。“比如这名患者,他每天都会监测血压,并将数据上传到我们科室的脑卒中慢病管理小程序。”重医附二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彦如介绍道。

  此外,重医附二院神经内科还建立了脑血管病健康管理群,患者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提问,医护人员会抽空为患者解惑答疑,在做好健康管理的同时,也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人文关怀。对不会使用微信及智能手机的老年患者,科室医护人员会发放纸质版脑血管病管理手册,内容与线上档案一致。

编辑:许文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