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医附属璧山医院引入“AI数字医生”开启个性化健康宣教新时代

  “做鼻窦炎手术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术前1~3日,按医嘱行鼻腔冲洗,遵医嘱滴鼻药或鼻腔喷药……”

  患者与“AI数字医生”互动问答这一幕出现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病区。在该病区的“AI数字医生”体验区,患者黎女士指尖轻触大屏,通过简单的语音对话,便快速获得了关于鼻窦炎手术前准备的专业指导。

医务人员指导患者通过扫码与“AI数字医生”人机对话。(胡悦建 摄)

  据介绍,重医附属璧山医院于5月10日在耳鼻喉头颈外科住院病区全面投用“AI数字医生”科普项目,将人工智能技术、AI大数据模型技术综合应用于住院患者科普宣教。这一创新举措旨在以智慧医院建设为载体,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患者住院科普全流程,打破传统的人工重复式宣教,满足住院患者对健康科普知识的精准化、个性化的需求,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感及获得感。

  为何将“AI数字医生”“搬”到住院病区?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副护士长周睿介绍,在病区内,医护人员需要一对一地对每位患者进行床旁宣教,耗时且效率不高。现在,借助“AI数字医生”手机端,患者可躺在床上与“AI数字医生”进行互动问答,实时进行健康咨询,显著提高了宣教的效率。“AI数字医生”的出现将减轻了护士繁重而又重复的宣教压力,使他们能够更专注于对患者的健康护理工作。

医务人员指导患者体验AI数字医生的裸眼3D科普视频。(胡悦建 摄)

  为让健康科普更精准快速地传递患者手中,医院还搭建了“AI数字医生”宣教视频矩阵,出院手续如何办理、声带术后如何发声等20个高频问题,设置了科普二维码墙,患者扫码即可获得“AI数字医生”视频演示。据重医附属璧山医院副院长柳庆君介绍,科普二维码墙上的问题还将根据不同季节常见病的变化和患者需求持续更新,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更精准的科普知识。

医务人员指导患者扫描科普视频矩阵,了解诊疗流程须知。(胡悦建 摄)

  “这个数字医生还是很方便,办理出院时,护士还给了我一张印有‘AI数字医生’二维码的文创书签,回家后有问题都可以直接扫码。”刚刚做完鼾症手术的杨先生体验了“AI数字医生”后,感受到了数字技术带来的就医变化。

患者在病床上扫码科普书签即可体验AI数字医生的裸眼3D科普视频。(胡悦建 摄)

  重医附属璧山医院党委副书记陶锐表示,“AI数字医生”入院宣教项目是医院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医疗服务场景的一次全新尝试,是通过“智慧医院”“数字医院”建设,改善就医体验的创新举措。该项目由医院党委办公室宣传科牵头主持,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科等科室试点投用,后期根据数据分析和实际情况,医院还将逐步向其他临床科室推广应用,推动各学科的健康宣教向数字化转型,构建智慧服务新模式。(翁小荔)

编辑:许文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