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健康真相知多少】“中风”不再是老年病

  5月25日是世界预防中风日,旨在呼吁广大民众做好预防,远离卒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赵旺提醒,“中风”不是老年人的“专利”。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和不良生活习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会发生中风。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诱因

  青年发生卒中的原因一般与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等,主要导致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闭塞;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抽烟、酗酒、高盐高脂肪饮食、长期熬夜、运动减少、肥胖、长期打呼噜等。

  动脉夹层、动脉炎、卵圆孔未闭、心脏结构病、心房颤动、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一些血液疾病、一些遗传性血管病等也会诱发卒中。

  此外,这几类人群,是中风的高危人群,应提高警惕。大量吸烟、高盐高脂肪饮食、酗酒、肥胖和超重的人群;长期熬夜、睡眠呼吸紊乱、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有中风家族史的人群;高龄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代谢综合征人群;患有心脏疾病、高粘血症(红细胞增多、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增高等)、重度感染和炎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系统疾病、血管炎等的人群。

  怎样识别中风?

  识别中风,牢记“120”原则。

  1. “1”是指看一张脸,双侧脸部是否对称,口角是否有歪斜。

  2. “2”是指看两边手脚,抬举左右手是否一样高,抬举左右脚是否一样有力气。

  3. “0”是指聆听,听听讲话是否有困难,听听语言是否不清楚。

  4. 此外,突发持续性眩晕、行走不稳、视力减退也可能是中风。

  怎样预防中风?

  1. 定期筛查,建议每年体检1次,至少包括血压、血脂、血糖、肝肾功、同型半胱氨酸、心电图,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安排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核磁或CT血管成像等。

  2. 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包括戒烟、低盐低脂饮食、限酒、避免熬夜久坐、保持标准体重、纠正打鼾等。

  3. 如果发现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除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还需要药物干预治疗,预防中风发生。

  4. 中风的其他原因,如动脉夹层可能与外力突然作用于血管相关,动脉炎可能与一些感染或免疫相关,患有心脏疾病、血液疾病、免疫相关疾病、有遗传因素等人群需要就诊相关科室,早做预防和诊治。(翁小荔)

  赵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神经病学博士。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睡眠分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老年痴呆防治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市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医学会神经内科专委会帕金森病学组委员、重庆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周围神经与肌肉疾病学组委员、重庆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学组委员、永川区医学会神经病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主持省部级、厅局级等课题7项,重庆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眩晕的规范化诊治、国家继续教育项目眩晕疾病诊疗技术进展培训班主要执行者。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SCI 2篇,实用新型专利2项。

  擅长眩晕、前庭功能检查技术、认知障碍、帕金森病、脑血管病。

编辑:许文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