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野歌会:一场不需要“入场券”的狂欢

  5月11日,周六的初夏夜晚,江北区宏滨路N37桥角夜光营地,星光点点、江风柔情,夜色迷人。循着音乐声,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共赴一场狂欢。

  当乐队奏响耳熟能详的旋律,听众齐声高唱,氛围热烈,仿佛置身演唱会嗨唱现场。

  不需要入场券,免费参与,加倍快乐!最近一段时间,以草根方式诞生于民间的重庆野歌会火了,场场爆满,正成为越来越多人过周末的一种新方式。

  几百人赶来嗨唱狂欢

  “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就在那里曾是你和我,爱过的地方。”5月11日晚7点,嘉陵江畔,江北区宏滨路N37桥角夜光营地,手机手电筒组成的星光大阵律动,人们动情地合唱歌曲《风吹麦浪》。这处场地,有篮球场、足球场,此刻,又有了音乐会。

  “您好,这里不收门票,不需要付费,您随时可以加入,注意安全。”入口处,现场工作人员一边引导秩序,一边向前来的人介绍。

  带着孩子过来的妈妈、热恋中的情侣、多年的好姐妹、临时路过围观的老人……大家席地而坐,挥舞手臂,身体随着音乐旋律摆动,极具松弛感。中间舞台上,鼓手、键盘手、吉他手、主唱……乐队齐备。

  主唱小哥带头领唱凤凰传奇的《奢香夫人》,旋律动听、节奏鲜明,现场气氛达到顶点。

  记者注意到,现场约有几百人。“今天下了雨,又是劳动节后的调休上班,不然人会更多。”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面一些场次,最多时有上千人参与。

  在重庆最美地方,感受音乐

  观众在狂欢,10余位守在现场的工作人员却一刻不能放松,随时留意着自己“一亩三分地”里的情况。“这么多人,安全最重要。我们提前做好了预案,现场配备有消防器材,还有场地工作人员以及警方巡查。”41岁的陈杰介绍。

  陈杰是重庆野歌会的发起人,目前已举办30多场,在南滨路、观音桥等重庆一些极具地标性的地方都进行了“打卡”。参与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乐队演出人员都是“兼职”,不收取任何报酬。每一场演出前,他们会提前协调好场地,也会向各区的文旅等部门报备。

  为何发起重庆野歌会?爱好音乐的陈杰说,希望打造一个音乐共享平台,让更多同好参与其中,在重庆最美的地方,感受重庆的音乐氛围。“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给我的一些搞乐队、做歌手的朋友,他们积极响应,都愿意无偿参与。重庆野歌会,不管是专业乐队、业余歌手还是音乐爱好者,都可以上台献唱,音乐没有界限。”

  如今,重庆野歌会在各个社交平台都有了一定数量的粉丝,数次登上短视频平台热搜。

  歌者轻松自在,听众忘忧

  表演嘉宾之一的袁坤,29岁,是一名教播音主持的老师。台下的他,一板一眼,不苟言笑;可站上舞台,他就成了现场的“气氛担当”,带着大家齐唱一首又一首爆款歌曲。

  “我从小就热爱唱歌、渴望舞台。”袁坤说,在重庆野歌会现场,他更多的是享受舞台,“比起兼职唱歌赚钱的拘束,野歌会的舞台让我更放松自在,我愿意无偿参与。”

  25岁的赵锐,是乐队主唱兼吉他手,外表帅气,“吸粉”不少。“做音乐的人,自然期待更多关注,我想让更多人认识我。加入重庆野歌会,我认识了一群爱好音乐的人。”

  24岁的任荟伶追着重庆野歌会而来,场场不落。朋友过生日的当天,她在现场怯生生地问工作人员:“能不能上台为朋友庆生?”工作人员爽快答应,现场几百人齐唱生日歌。

  任荟伶乐在其中。她说,在这场狂欢里,能暂时忘却生活的压力。

  “篮球场、足球场、音乐会……每穿过一个桥洞就穿越一个新的世界。”抖音平台上,一位乐迷这样评论道:“不开心,来野歌会,烦闷一扫而空。”

  声音>>>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吴婧瑀:野歌音乐会的环境氛围开放自由,更容易让听众放松下来,享受音乐和娱乐带来的快乐,并且,多样化的音乐表演、互动等形式,能让人们感受到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娱乐体验。比如,人人参与歌唱,不仅能让参与者通过声音、表情和动作等多种方式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义,也能够让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天性、培养自信心,提高沟通和表达的能力,增加在社交和工作中的自信从容。野歌音乐会,这是一种低成本、高收效,能够为现代人提供轻松愉悦解压体验的音乐互动方式。

  音乐人张晏铭:从野歌音乐会的效果来看,实际践行了“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格局,是一种全新的音乐文化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野歌音乐会也是重庆本土音乐人自发建立的“演出实践地和音乐作品孵化池”。若此活动能长期坚持下去,相信能孵化出更多具有重庆标签的音乐作品和音乐人。希望文旅、城市管理、公安以及场地业主联合制定相关支持措施,规范并鼓励野歌音乐会能长期、有序、健康地进行。

编辑: 陶玉莲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