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从低端初级到高新智能——西洽会展品折射西部产业之变
2024年05月25日 17:37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重庆5月25日电(记者伍鲲鹏)能够指挥开灯、做饭、洗衣、扫地的智能投影仪,全球唯一量产且取得防爆证书的防爆四足机器人……第六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西洽会)的工业设计新品发布活动现场人头攒动,近百名观众对着台上接连登场的智能制造新品啧啧称奇。

  第六届西洽会于5月23日至26日在重庆举办,“智能”和“数字”成为众多展品的关键词。“坐在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内,喝着机器人冲泡的咖啡,真的感觉自己来到了未来。”在现场参观的重庆市民符海波说。


5月23日,观众在西洽会重庆璧山馆参观。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然而,西洽会并非从一开始就是新技术、新产品的代名词。十多年前,在它的前身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上,展出的产品大多是腊肉、饲料、蜡染布等,重庆当地洽谈引进的项目也大多是初级加工产品。

  据赛力斯集团工作人员介绍,过去公司不具备生产汽车的能力,只能在很多展会上展示减震器等初级摩托车零部件。但现在公司在西洽会的参展品已经是技术领先的智能汽车,而且每年展出的产品都在不断迭代升级。

  2018年,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升级为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从这个时候开始,参展品也转向了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高新领域,成为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进军西部的主要展陈平台。  


5月23日,工作人员在西洽会上向观众介绍展品。 新华社记者 张子彧 摄

  在面积最大的中央场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展示了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最新成果,包括缩小版的中国空间站与各类卫星模型,以及太空芦竹、太空南瓜等太空农作物;一架翼展20.20米的固定翼无人机“双尾蝎A”,则成为中国物流集团展台的主角。

  从低端初级到高新智能,西洽会展品的变化,折射出西部地区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重庆如今已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2023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2.2%,科技型企业超过5.8万家。毗邻重庆的四川省,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4899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8.1%。

  “随着意法功率芯片、大洋电机、承泰毫米波雷达等关键项目落地见效,智能网联汽车56个关键零部件中,重庆已经布局了55个。”重庆市经信委汽车工业处副处长王昭杰介绍,重庆已集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企业200多家,围绕纯电动、插电式、增程式、氢动力、换电式等多种技术路线进行全面布局,汇聚了16家新能源整车企业。


5月23日,工作人员在西洽会上向观众介绍展品。 新华社记者 张子彧 摄

  本届西洽会仍在见证西部产业的持续提档升级。会议开幕当天签约196个项目,包括制造业项目124个、正式合同额1988.5亿元,涵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现代服务业项目、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

  西班牙质量检验检测企业艾普拉斯公司检测服务实验室项目、日本AFC中国总部生产项目、华特动力大中华区甲醇重整氢燃料电堆研发生产项目……一批外资高新技术项目也在西部地区落地。

  “重庆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努力形成地区发展新动能。我们愿和重庆一道,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在重庆释放新潜力、创造新需求、促生新动力。”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晓晨说。

编辑: 陶玉莲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