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巫山县竹贤乡首届云上竹贤生态蔬菜采摘季活动在石院村高山蔬菜采摘园正式开幕,上千名游客前往现场采摘生态蔬菜,100多名游客留宿避暑纳凉。
“石院村是进入竹贤的第一站,每年有超过10万人经过这里到下庄参观学习。”竹贤乡党委书记吴文锐介绍,近年来,石院村引来投资客,建起高山蔬菜采摘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逐渐把过路客变成了留宿客。
开幕式上,多家公司现场签订蔬菜购销协议。 记者 彭瑜 摄
过路客:每年超过10万人经过石院村
竹贤乡是下庄精神发源地。
1997年,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时间,用简易工具和双手,修建了一条8公里长的出山“天路”。“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由此诞生。2021年,毛相林也因此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如今,下庄天路成为“全国最美农村路”,天路下庄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下庄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入选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每年接待参观研学人数超过10万人。
这,让石院村村民羡慕不已。
“光羡慕不行!”吴文锐称,下庄人地处天坑“敢问绝壁要天路”,石院村也要找准优势闯出一番天地。他提醒石院村民,“到下庄的游客也是你们的游客。”
竹贤乡地处世界遗产地·巫山五里坡的核心区,森林覆盖率超过80%,是全市100个清凉小镇之一,被誉为“云上竹贤”。全乡6个村,除了下庄地处海拔500多米的天坑,其余5个村都在海拔1300-2300米之间,
生态好、景色美、气候清凉,石院村开始围绕10万游客做文章。
投资客:高山建起生态蔬菜基地
万飞知来自湖北宜昌市,种植、销售蔬菜10多年,在重庆、武汉等地有稳定的销售渠道。2017年,他打算发展高山生态蔬菜,最终选中了石院村。
游客在大棚内采摘。记者 彭瑜 摄
“海拔高、生态好、水源足,关键还有150亩缓坡地。”万飞知带来新品种、新技术、大市场,在石院村流转100亩地试种辣椒、西红柿等,同时按照“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大户带农户”发展路径,每年垫资100万元培育产业大户,推进5000亩高山生态蔬菜基地建设,目前蔬菜卖到了重庆、武汉等地,很受欢迎。
7年探索,万飞知的“试验田”培育出100余户蔬菜种植大户,户均年创收8万元;带动700多空巢老人就近就业,每位老人平均年收入2万元。
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来了,山东、重庆主城等地更多的投资客上山了。石院村建起了高山蔬菜采摘园,竹贤乡又争取项目建起了23个大棚,一年四季都有蔬果卖,万飞知也当选竹贤荣誉乡民。
留宿客:清凉小镇迎来避暑“热”
石院村距离G42高速10公里,既是“走天路下庄·学楷模精神”必经之地,又是世界遗产地·巫山五里坡南大门,巫山县城至大昌古镇、当阳大峡谷旅游环线也要经过石院村。
游客在现场购买新鲜蔬菜。记者 彭瑜 摄
“游客路过石院村都要刹一脚。”竹贤乡乡长朱小林坦言,下庄海拔较低,夏季气温闷热,游客在石院村都要停车采摘蔬菜,甚至想留下来避暑纳凉住一晚,“因此,石院村围绕高山蔬菜基地和生态康养基地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
记者在石院村看到,高山蔬菜采摘园绿油油一片,青的辣椒、红的西红柿,格外惹人喜爱;新建的大棚内,游客正采摘奶油大草莓;采摘园的休闲台上,露营的帐篷已经搭好,游客们开始登记入住。
当天,云上客栈等一批乡村民宿、农家乐开门迎客,村口的贤合驿站老板黄登健忙得脚不沾地,吃饭的、留宿的,生意非常火爆。
“‘下庄天路’‘云耕绿蔬’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开幕式上,多家公司现场签订蔬菜购销协议,首批订单青椒100吨、玉米50吨。万飞知称,“石院的蔬菜下山,会吸引更多游客上山。”
据悉,首届云上竹贤生态蔬菜采摘季活动将陆续推出趣味游园、农民运动会、自行车邀请赛、高山纳凉啤酒音乐晚会等活动。
现在,石院村已是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云上竹贤正迎来游客潮。(记者 彭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