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潼南区中医院肺病科:中医药综合治疗 让患者畅快呼吸

  近年来,潼南区中医院肺病科(呼吸与危急重症医学科)致力于中医药综合治疗肺系疾病,倡导“中医绿色综合疗法”和“慢病慢治”的中医治疗理念,将风温肺热病和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为中医特色病种,形成了科室的中医特色优势。

  慢阻肺,是以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一种常见慢性疾病,是导致慢性呼吸衰竭及慢性肺心病的常见病因之一。

  柯立华(化名)老人患慢阻肺、肺心病多年,今年4月,突发意识丧失,被送入重症监护室进行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抢救治疗。随着老人病情不断恶化,后被转院至潼南区中医院肺病科治疗。

  “当时患者神志不清,四肢重度凹陷性水肿,属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伴随严重的呼吸衰竭和心衰,我们立即进行了抢救,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纠正心衰,并配合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肺病科主治中医师邓志跃说,在后续治疗中,柯立华老人病情好转,在一个月后的门诊随访中,胸腔和腹腔积液基本消失,通过口服中药及心衰方面的西药,已能生活自理。

邓志跃为患者检查。

  在肺病科,除中药治疗外,中医非药物疗法也被广泛运用,耳穴压丸、穴位贴敷、隔物灸、中药熏洗、中药封包、中药灌肠、气压治疗等中医适宜技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项目,显著提升了科室呼吸疾病防治能力和诊疗水平,形成了科室特色。

  今年6月,刘女士因咳嗽、咳喘病情加重并伴随呼气性呼吸困难,来到医院肺病科,在通过耳穴压丸等一系列中医适宜技术的治疗后,第二天症状得到减轻。

  “刘女士属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当天,我对她的曲池、大椎等穴位进行针刺,并配合止咳化痰抗感染治疗,效果较好。”肺病科住院医师代艳表示,目前耳穴压丸、中药灌肠等技术都是科室特色,在具体病例中收效较好。

代艳为患者开展中医适宜技术。

  据介绍,自2021年独立成科以来,历经3年发展,肺病科先后开设专科门诊、专科病房、专科重症病房,开放床位57张,其中呼吸重症病床7张,VIP床位2张,就医环境进一步提升;购入电子支气管镜、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氧疗仪、肺功能检测仪、动脉血气分析仪、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微量注射泵、空气压力治疗仪、温热电灸综合治疗仪等30余台专业设施设备,为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保障;构建了拥有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9名、硕士研究生3名的24人医护团队。

医院引进的无痛电子支气管镜。

  去年8月,医院还柔性引进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医附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博士后导师王导新教授,进一步推动肺病科在学科建设、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高质量发展,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

  目前,潼南区中医院肺病科已成为集医疗、教学、急救、科研与康复一体的临床专科。在诊断和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慢性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癌、间质性肺疾病、慢性咳嗽等方面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扩大中西融合治肺病的特色优势,做强做优学科,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精湛的技术,全力护航群众安康,助力健康潼南建设。”肺病科副主任陈刚表示。(苟依哲 余晓)

编辑:彭祎琦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