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重庆8月31日电(李涛)“隆竹一线65号塔,疑有山火隐患,请立即前往现场核实排查。”在100多公里外的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输电监控全景平台控制室内,监控人员李冬发出的一项紧急指令通过电话传到这里时,正在山间巡视途中的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输电运检一班三名员工原本绷紧的心弦更加焦灼起来。
图为从户外无人机机场升空的无人机实时监测“西电东送”输电密集通道运行情况。新华社发(李涛 摄)
队员吴建国操控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直奔指定区域,与此同时,班长刘劼带领另外一名成员曾祥俊,启动停靠在田野边的一辆检修车,开足马力直奔现场。两组人马,快速展开了对山火隐患点的“围剿”。
近期,重庆大部分地区遭遇连续高温天气,重庆电网正经受着一场严峻的高温“烤”验。为了防患于未“燃”,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启动“人机协同”保供模式,对途经重庆境内的特高压线路展开高频率的巡检工作。
因为长期扎根这里的缘故,三人已经是当地的“活地图”。吴建国熟练地操控着手柄,仅几分钟时间,就让无人机精准飞抵指定位置。悬停、侧飞,争分夺秒开始全方位拍照取证。
“现在智能化程度很高了,后台控制室会自动分析数据,很快就会出初步诊断结果。”10余分钟后,待无人机返航落地,吴建国取出卡槽上的数据盘,翻开电脑就开始通过系统上传数据。
“这里有多条‘西电东送’特高压汇聚,被称为输电密集通道,共涉输配电线路21条,线路走廊约36.2公里。”等待的过程中,吴建国介绍说,“因为区域途经地形为海拔在500-1500米的山地,山火风险较高,使得该片区成为公司目前最重要的一个巡视地段。”
“经无人机查勘核实,该区域暂未发现明火,请现场人员复核。” 几句话的功夫,检测报告就传了回来。
图为从户外无人机机场升空的无人机实时监测“西电东送”输电密集通道运行情况。新华社发(李涛 摄)
据介绍,为了提高科技保供能力,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构筑了“空天地”立体山火防控体系,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可开展气象和山火实时监测;在南川山火高发区段部署无人机固定机场12个,能实现362平方公里30分钟机巡覆盖;大力推进输电线路集中监控能力建设,推进部署可视化在线监测装置41296套,实现了500千伏输电杆塔“逐塔可视”。
“以往如果发现山火隐患,一般都是派遣人员前往隐患点进行查勘核实,耗时长、效率低。现在一台无人机就可实现半径2-10公里范围的输电线路全方位巡检。”吴建国道,“平常时期,无人机每天巡检2-4次,现在平均每天至少要飞8次,大家心里才能踏实。”
“报告监控室,经输电一班人员人工进一步确认复核,监控发现的反光点为破碎镜片导致,现场无明火,正排除山火隐患。”回复完,刘劼和曾祥俊俯身在杂草中四处搜寻,将散落在地上的碎镜片一一拾起,小心翼翼放进袋子里,然后开始折返。
“我们和属地政府也有密切的联动,形成了属地联防、政企联控的管理合力,一旦发现火情,可确保火情信息及时共享和问题快速处置。”曾祥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