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2月12日电(李海岚)在12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建设“六区一高地”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上,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表示,2025年重庆将从七个方面聚力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努力形成更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夜晚的九龙滨江步道。新华网发(唐鸿姿 摄)
以治水治气治土为牵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将排查整治范围向支流延伸,今年重点完成涪江、綦江、阿蓬江等5条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累计建成30条美丽河湖、50条幸福河湖,让老百姓畅享水清岸绿的生态福利。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重点领域协同治理和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完成4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动150家重点行业企业提升环保绩效等级,淘汰治理3.8万辆老旧车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向好,让蓝天白云成为群众抬眼即见的生活底色。打好净土保卫战:全面落实耕地分类管理措施,持续推进污染地块修复治理,切实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以治废治塑为抓手,提质建设全域“无废城市”。通过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固体废物源头产生量减少、资源化利用率提高。通过推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有序推广竹木制品等塑料替代产品、完善废旧农膜有偿回收体系等,让更多固体废物“变废为宝”。到2025年底,累计建成“无废城市细胞”4000个以上。
重庆开州区汉丰湖。新华网发(王红 摄)
以治山治岸为基石,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今年将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35万亩、国家储备林50万亩,持续发挥森林“绿色屏障”作用。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开展三峡库区危岩治理攻坚战,完成431处存量危岩隐患综合治理,保障三峡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以治城治乡为重点,打造全市域整体大美风貌。一方面,高水平建设山地特色生态之城,累计完成“两江四岸”治理70公里,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000万平方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邂逅满目葱茏。另一方面,将高品质建设巴渝和美乡村,今年6月底前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把村民房前屋后的“烦心事”办成“暖心事”。完成500个行政村社环境整治,新建巴渝和美乡村达标村2000个以上,打造现代版巴渝“桃花源”,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统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开展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公共机构试点建设,发展资源回收循环利用产业,推动制造业整体向“绿”。实现“长江绿融通”系统与“绿效码”互联互通,力争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0000亿元。通过“碳惠通”平台建立个人碳账户,老百姓只要多乘坐公共交通、消费节能环保商品等都可以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奖励,将“衣食住行”中低碳元素转变为实实在在的收益。
高校里的快递包装回收装置。新华网发(龙帆 摄)
以改革创新为突破,重塑超大城市“大综合一体化”生态治理系统。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迭代升级生态环保数字化平台,拓展“巴渝治水”“巴渝治气”“巴渝治废”等重点应用实战成果。还将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监测网,基本实现大气、水、声环境质量监测自动化。
以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为契机,着力提升生态环境问题管控效能。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打表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任务,集中攻克和解决一批成因复杂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对3421件群众举报投诉,逐一梳理、分类施策,用实际行动将群众“问题清单”转化为民生“幸福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