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客户端重庆4月18日电(冉川)2024年5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将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确定为全国首批共同现代化试点,近一年以来,酉阳以“共同现代化试点”为抓手,持续打好生态、乡村、文旅三张牌,奋力走出一条山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强县富民的现代化新路子。
2025年1月25日上午,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人头攒动,一群身着土家族、苗族服饰的姑娘们穿梭在人群中,通过互动问答、产品演示等多种方式,热情讲述“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的成长史。富含活性的酵素、醇香四溢的茶油、晶莹剔透的贡米……活动现场,一件件来自大山的“礼物”,吸引市民和游客驻足了解。
近年来,酉阳立足山区生态资源和民族特色优势,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集成,突出“高山、生态、有机、绿色、安全、健康”等核心要素,开创性打造“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构建起了覆盖全县域、全品类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探索山区农业产业困境逆袭的路径和实现产业富民的新密码。
当前,以“酉阳800”为品牌引领,酉阳已培育涉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4650家。2024年品牌累计授权企业68家,品牌产品达50类353款,品牌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达21.8亿元。
共同现代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共同前行,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责任担当。试点过程中,酉阳还通过深化国家储备林建设改革,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模式。截至目前,累计收储国储林51.09万亩,其中2024年建设碳汇林10万亩,新增国家储备林11.1万亩,带动林农增收2554万元。

仲春时节,名为“何家院”的农家乐,墙上展示着古寨、梯田的美图,独具土家族特色的装潢令人耳目一新,而农忙当农民、农闲当老板的村民何钢正热情地为游客服务。窗外,梯田古寨景致美,俯仰之间皆是画;屋内,十多位游客围桌而坐,大快朵颐农家菜。
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坐落在菖蒲大草原的何家岩下,是典型的土家族村落,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里“岩以姓得名,寨依岩而生,田以梯成形,民以耕为乐”。
“乡里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按照‘一户一景、一户一策’思路,首先对濒危传统建筑进行抢险加固,对闲置传统建筑进行有效管护,已累计修缮整治22栋。”花田乡党委书记邹艺介绍,瞄准农旅融合发展思路,乡上整合何家岩村梯田、古寨、民族文化等优势旅游资源,采取“政府+国企+集体+农户”模式,布局集观光、休闲、度假、康养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业态,仅农家乐就发展了175家。
一系列“组合拳”落地,资源优势变成了发展优势。2024年何家岩村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何家岩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720万元。何家岩村的共富模式已经在酉阳全域推开,其中50个共富乡村试点村,2024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平均达到50.8万元,增长26.7%。

位于百里乌江画廊的核心区,多个少数民族聚居于此的龚滩古镇,成于蜀汉,盛于明清。
1984年冬天,时年65岁的著名画家吴冠中,漫步龚滩古镇,拾起画笔,将乌江畔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定格在画布上,第一次以美学的视角掀开了古镇的面纱。
40年后,因画而名、因旅而兴的龚滩古镇,早已走出深闺,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画家、学者、摄影爱好者不远千里,翻山越岭而来,找寻乡愁,品味人生。
“近年来,古镇依托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不断探索‘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持续举办多届龚滩写生艺术季、艺术家写生采风交流等活动,吸引了大批艺术爱好者慕名前来。”龚滩镇党委书记何波介绍,当前,正立足资源优势,努力将这座千年古镇创建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让龚滩古镇人文更兴、文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广,努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千年金丝楠木群变网红打卡地、万亩高山草原变避暑胜地、亿年寒武纪叠层石区变游玩乐园……在试点过程中,酉阳立足山地特色、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打好生态、乡村、文旅“三张牌”,成功构建起“1+9+2+N”的景区集群矩阵,4A级以上景区和市级以上度假区总量、增速均居重庆首位。2024年,酉阳全年接待游客4058.11万人次,接待游客总花费206.94亿元,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推动各族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良好基础。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酉阳县民宗委主任彭武进表示,当前,酉阳县各族群众正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推动地方发展,携手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酉阳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