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医援渝 鲁渝情深丨张书广:跨越千里只为群众健康-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4/27 11:32:32
来源:重庆市卫生健康委

支医援渝 鲁渝情深丨张书广:跨越千里只为群众健康

字体:

  如何进一步优化流程,关系到群众的看病就医体验。近日,在彭水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刚办完退费业务的李阿姨表示此次看病就医体验很便捷,因为“以前办理退费要半个小时,现在只要5分钟”。

  结算时长缩短的背后,是山东省“组团式”医疗帮扶多措并举,从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提升彭水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一个缩影。贡献良多的团队中,山东支医专家聊城市人民医院法务部主任张书广是一个典型。

张书广(图左一)带队巡查康复科。(夏冰 摄)

  率队入渝,推动医院学科跨越

  在东西部协作的大背景下,2022年5月底,张书广以队长身份率领支医团队来到彭水,并担任彭水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从北方到南方,从东部到西部,语言、饮食、气候的改变,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但张书广没有退缩,很快便投入到工作当中。来彭水的一个月内,他走遍了医院的所有临床科室,与医护人员深入交谈。通过摸底调研,很快就对彭水县人民医院有了深入了解,并意识到学科建设短板制约着医院医疗技术的提升和整体发展。于是,他带领“组团式”帮扶医疗团队,结合医院的功能定位和当地疾病谱特点,多方沟通,帮助医院成功筹建康复科、老年病科、肿瘤放疗中心,协助医院完成“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三年来,他积极争取鲁渝协作省级援助资金,为医院添置了神经外科专用显微镜等设备百余台件。

  学科的完善,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技术水平,保障了患者健康。去年11月,患者唐大爷因急性大血管闭塞晕倒,右侧肢体偏瘫。帮扶工作医疗队专家快速对唐大爷进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手术,成功为患者开通了阻塞血管,老人转危为安。

  据了解,支医帮扶期间,张书广和团队引进新技术、新项目60余项,进一步完善了医院的学科建设。“这几年,医院学科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单一到多元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彭水县人民党委副书记、院长石发禄说。

  跨越千里的支医帮扶,他坚持既“输血”更“造血”

  如何让跨越千里的支医帮扶真正发挥作用,张书广有着自己的清晰认识。“真正的健康纽带,不是单纯的一个医生、一项技术、一台设备,而是一套让本土团队‌会思考、能做事、敢创新‌的生态系统,形成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聊城市“成无己经方流派传承工作室”揭牌。

  在张书广的协调下,去年12月,聊城市“成无己经方流派传承工作室”落户彭水,揭牌仪式上,彭水县人民医院中医科青年医生马胜拜聊城市成无己研究会会长谷万里为师。这样的“师带徒”就像一个桥梁,它通过不断的“造血”,助力彭水青年医生职业发展。

  为了培养优秀技术人才,张书广还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他先后邀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等10余家医疗机构的50余名医学专家,来彭水县人民医院开展学术讲座、手术演示,帮助解决疑难病症和技术难题,让先进技术在彭水落地生根。

  同时,选派60余名医疗人员和6名管理人员赴山东交流进修,学习对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便更好缩小区域间医疗水平差距,造福彭水本地患者。并且,他帮助医院积极完善用人机制,通过出台人才激励政策,把培养出来的医疗人才留住、用好。

  是技术上的奔赴,更是医患同心的共鸣

  去年,在一次下乡义诊活动中,一位老年患者的话让张书广很受触动。“我腿脚不便,去中心城区看病要转三趟车,现在专家来到家门口,看病方便多了。”从那一刻起,张书广更加明白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性,因为“基层的老百姓很需要我们”。

义诊现场。

  今年7月,张书广为期三年的支医帮扶就要结束了。“回顾这段经历,在给彭水人民带来健康与服务的同时,我也走过了一段无比珍贵且影响深远的成长旅程。”

  张书广说,帮扶前,他更多聚焦于一个科室内部的管理事务,但现在,他开始从宏观层面思考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医疗质量改进等工作,并深刻意识到医院管理不能局限于单个部门的围墙之内,而是要与医院的整体发展相融合。

  行程的结束或许正是心灵奔赴的开始。张书广说,“组团式”医疗帮扶是技术翻山越岭的奔赴,更是医患同心跨越千里的共鸣。三年时间虽然转瞬即逝,但在这里每一个日夜,他都强烈感受到这片土地对医疗帮扶最炽热的期盼,未来自己将在千里之外继续关注西部、关注彭水。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