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各地全力筑牢防汛备汛安全屏障-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4/28 14:12:04
来源:重庆应急管理发布

重庆各地全力筑牢防汛备汛安全屏障

字体:

  安全度汛重在于防。随着汛期临近,重庆各地未雨绸缪,从隐患排查整治、应急预案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等多方入手,打好防汛备汛“组合拳”,筑牢防御屏障,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重庆高新区

  重庆高新区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管理防”多项举措,扎实提升灾害防范能力,确保防汛备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人防”方面,重庆高新区积极推广“十户联防” 机制,在镇街以村民小组或社区楼栋为单位,将十户左右居民结成联防小组,各小组内通过微信群、定期碰头会等形式,实现日常雨情水情信息共享,在紧急情况下相互提醒、互助转移。

  同时,全区灾害应急责任人、网格员、灾害信息员等各级责任人已全面进入驻防状态。驻防期间,各级人员紧密结合辖区实际的河道分布、地质状况等特点,向群众开展洪水应急救援技巧、地质灾害识别与预警等专业知识宣讲,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此外,各级责任人还积极开展汛前风险隐患排查检查工作,对河道、水库、山坪塘、低洼易涝点、山洪灾害危险区、涉水工程等进行“地毯式”排查,现场评估风险等级,记录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物防”方面,重庆高新区物资储备库储备了大量防汛救灾物资,包括沙袋、抽水泵、冲锋舟、救生衣等,指派专门的物资管理人员定期盘点、维护保养,同时,根据往年汛情特点和今年的风险预测,合理调整物资储备种类和数量,确保关键时刻物资能够迅速调配使用。

  “技防”方面,重庆高新区全面推广“御天预警平台”应用,依托智能化监测设备,目前已锁定低洼易涝点3处、山洪危险区13处、地质灾害点39个,实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升“早发现、早处置”能力。

  “管理防”方面,重庆高新区形成了“1+7+N”机制,由防汛抗旱指挥部牵头组织7个重点部门(生态环境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7个主要部门)及N个基层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参与的其他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汛情会商,落实临灾“三个一”会商(一次研判、一次部署、一次调度),形成“快速响应、高效处置”闭环。

  铜梁区

  为积极应对2025年汛期挑战,铜梁区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目标,以冬春防灾减灾固本强基行动为抓手,通过“清单化管控+科技赋能+实战演练”多措并举,全面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系统排查“全覆盖”。铜梁区防减救灾办及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风险清单管控工作的通知》,结合“三性三度”标准(严重性、可能性、艰巨性;热度、关注度、困难度),聚焦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洪、城市内涝等薄弱环节开展拉网式排查。截至目前,已累计排查风险114条,建立灾害“风险隐患、责任落实、闭环管控”三张清单,落实整改和防范措施达100%。

  开展督促指导。铜梁区防减救灾办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及区政府各分管领导、联系镇街的区领导发出汛期自然灾害防减救重点工作提示单32份,同时向区重点部门(单位)和各镇街发出汛期自然灾害防减救重点工作提示单,明确了职责和工作要求,压实责任、细化颗粒。

  同时,铜梁区防减救灾办牵头成立了5个检查指导组,由应急、水利、气象、规资等部门分管领导带队,采取现场检查、调阅资料、询问座谈等方式,对各镇街的综合统筹、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森业防火、气象灾害防御、应急能力、基础建设等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指导。

  强化工程建设。为提升“最后一米”预警叫应效能,铜梁区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快实施水毁、监测预警设施损毁修复及加密等重点工程。目前已完成12处地质灾害点智能化改造,完成镇街、村社自然灾害风险隐患“一张图”,完善了“一行业一措施、一镇街一方案”智能预警应急责任人信息库和响应指令库。

  多层级预案演练。根据铜梁区政府常务会安排,在汛前完成各类应急预案演练,区、镇两级开展城市排涝、群众转移安置等演练48场。铜梁区应急救援中心牵头开展了应急双盲拉动演训,前置8支应急救援队伍,全覆盖28个镇街。同时,计划开展2025年防汛抢险暨突发地质灾害综合应急演练,实战检验“三断”(断路、断网、断电)极端情况下的物资调运、医疗救护等7个应急模块,提升防汛抢险、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

  忠县

  为应对汛期洪涝灾害风险,忠县创新建立了《低洼河谷地带洪涝灾害避险转移六步工作法》。

  创新预警响应机制。为提升应急响应效能,忠县构建起了“预警—研判—响应”联动模型,制定暴雨橙色预警、河流超保证水位等6类响应标准和“预警响应、现场研判、紧急避险”三级处置流程,依托气象水文监测实现水位动态预警与镇村实时联动,响应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50%。

  健全三级责任体系。建立“县统筹+镇包片+村包户”网格化管理机制,动态更新低洼河谷地区人口信息库,对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落实“1亲属+1干部”双包保。

  目前,忠县已建成应急避难点2680个,配置装备运输车、北斗终端等应急设备526台,储备物资3.2万余件。

  强化智慧应急保障。建成“卫星电话+智能喇叭”双通道预警系统,实行转移监管“报数—定位—核验”三步法。安置点按“五有”标准配备物资,灾后组建住建、交通等多部门联合评估组,建立房屋鉴定、道路抢修等快速响应机制。

  通过闭环体系建设,目前,忠县已实现923处地灾点数字监测全覆盖,避险预案覆盖率、群众知晓率、物资到位率均达100%。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