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青春思政”共同体构建与实践论坛举行-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4/30 12:52:34
来源: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局

共话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青春思政”共同体构建与实践论坛举行

字体:

  4月29日,“青春思政”共同体构建与实践论坛以线上视频的方式举行。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局教育发展科科长、重庆科学城明远未来中学校校长明中会,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侯玲,重庆高新区教育事务中心教研室中教部主任冯志刚,重庆科学城石板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赵彩云,重庆科学城白市驿第二小学校党总支书记张真臻,重庆科学城树人思贤小学校校长肖力齐聚“云端”,围绕“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培养有担当作为的时代新人”主题,共话“青春思政”育人新范式。

  “青春思政”共同体构建与实践线上论坛举行,嘉宾共话“青春思政”育人范式。

  青春思政:定义精神坐标,构建育人共同体

  何为“青春思政”?明中会指出,“青春思政”是打破年龄界限的“昂扬精神气象”。“青春思政”共同体依托高新区发展活力与教育风貌,联动8所高校、统战部门、融媒体中心等多元主体,形成“党建、团建、队建”贯通,“课堂、课程、实践”融合的全维度育人体系。通过“一核双擎三阶四共”理论框架,实现大中小幼全学段衔接,如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小学共建“开学第一课”、四川美术学院打造“青春思政+艺术”美育展等实践,彰显了资源共享与价值共识的协同效应。

  冯志刚以“行走的思政课”为例,强调思政教育需突破课堂边界,例如通过徒步祭英烈、VR云端探访革命纪念馆等沉浸式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信仰力量;肖力则立足小学阶段“拔节孕穗期”特点,介绍树人思贤小学“六大融合”路径——文化融合、学科融合、实践融合、资源融合、数字融合、评价融合,让思政教育从“抽象说教”变为“具象可感”。

  赵彩云介绍了学校打造的“多主体协同沉浸式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转型引导者、学生成为参与者、家长化身协作者,整合重庆城市精神等本土资源,让思政课从“知识灌输”转向价值塑造。

 数智赋能:解锁思政教育“未来形态”

  针对“数字化转型中如何利用数智赋能思政教育”这一命题,侯玲从技术赋能的角度提出“智能教学助手”“虚拟仿真课堂”等新样态,通过AI技术构建沉浸式教学场景,实现“理论灌输”向“共情共创”的转变。

  张真臻则分享了该校探索的“多模态国防教育”实践,通过运用VR重走长征路、AI军事推演游戏等,让国防教育从“讲授”变为“体验”,破解数字原住民的认知壁垒。

  “青春思政是精神气象与发展动能”“青春是生命状态的昂扬,思政是成长的持续加冕”“信仰灯塔、实践课塔、担当誓言”“以信仰为火种、以时代为笔墨”“让每间教室成为家国情怀的摇篮”“信念化春雨滋养少年心灵”……论坛尾声,六位嘉宾以凝练金句总结了“青春思政”的时代内涵。

  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论坛聚焦“青春思政”共同体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既有高校专家的前沿思考,也有中小学一线的鲜活案例,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提供了“高新样本”。未来,重庆高新区将持续深化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育人格局,以数字赋能、多元协同的创新路径,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