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闻到刺鼻气味,短短几分钟就呼吸困难……”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市六院、市职防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治医师李卫至今记得曾接诊的某工厂氯气泄露导致数名工人中毒的案例。正值第23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他提醒:“刺激性气体泄漏就像隐形杀手,掌握科学自救技能可能改写生死结局。”
识别“隐形杀手”:刺激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有氯气、氨气、氮氧化物、氟化氢、二氧化硫等,在化工、冶炼等生产场景中有着广泛应用,一旦泄露,可引发呼吸困难、肺水肿、神经损伤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通过症状分级识别与科学处置,劳动者完全能在‘中毒进展时间窗’内掌控健康主动权。”李卫指出,从事化工、冶炼等高风险行业的劳动者,必须建立“症状即警报”的意识——从闻到异味开始,身体会发出三级渐进式预警信号:
初期:闻到有异常气味,可能伴有以下症状:
呼吸道:咳嗽、咽喉灼痛、声音嘶哑、流涕。
眼睛:流泪、结膜充血、畏光。
皮肤:接触部位红肿、瘙痒。
全身症状:头晕、乏力、恶心。
中期:如早期未能发现,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呼吸道:呼吸急促、胸闷、喘息(支气管痉挛)。
眼睛:眼部剧烈疼痛、视力模糊。
皮肤:皮肤出现水疱或化学烧伤。
神经系统:头痛、心悸、呕吐。
后期:如进一步损害,则可能发生以下情况,甚至危及生命:
呼吸系统:严重呼吸困难、发绀(口唇青紫)。咳粉红色泡沫痰(肺水肿)。可能出现喉头水肿,窒息。
循环系统:血压下降、心律失常。
神经系统:意识模糊、抽搐、昏迷。
并发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衰竭。
黄金自救法则:记住“逃、护、呼”三字诀
逃——紧急撤离现场:
向上风向快速转移或移动至空气新鲜处;
污染衣物“剪开脱”,避免二次接触;
救援人员施救时需做好自身防护(如佩戴防毒面具或穿好防护服)。
护——及时处理:
眼睛: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避免闭眼。
皮肤:大量清水冲洗,避免摩擦损伤。
呼——呼叫救援:
立即电话通知主管部门及拨打120呼叫医疗救援。
李卫提醒:刺激性气体损伤就像隐形炸弹,表面平静≠真正安全,即使症状暂时缓解也需进行专业评估,交由专业医师判断处理可降低后遗症风险。